English

时政频道> 国内> 正文

中科院启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将建成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

2018-02-12 19:16 来源:光明网 
2018-02-12 19:16:00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石佳

  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12日在京正式启动。

  大数据研究是科技、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关注焦点,地球大数据是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球科学领域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源以及更精准、更科学、更及时的独特优势,对于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型国家战略资源。

  据该专项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为期五年,设置CASEarth科学工程总体、CASEarth小卫星、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数字“一带一路”、全景美丽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三维信息海洋、时空三极环境、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共九个项目。

  据介绍,该专项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化、开放式的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为目标,致力于推动并实现地球大数据技术创新、重大科学发现和一站式全方位宏观决策支持,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问题,形成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领域多学科融合、独具特色的地球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成为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大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全景展示和动态推演“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过程与态势,实现对全景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精准评价与决策支持;探索形成大数据驱动、多学科融合的科学发现新范式,力求在资源环境、海洋、“三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这一专项凝聚了众多领域的科学家,其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主要参研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植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中科院33个单位,国内外129家单位参加该专项研究,总计1200余名研究人员,专业涵盖卫星设计与研发、对地观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冰冻圈科学等研究领域。

  郭华东说,数据共享一直困扰科学研究的难题,但“我们想做得更多”。他表示,推进科学数据共享、促进重大科学发现是专项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在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学科、跨领域交叉的背景下,孤立使用单一特定领域的已有挖掘分析理论和方法,已经难以有效推动科学发现,切实需要多学科联合、系统和综合的研究。数据共享是在地球数据大平台下实现地球多学科信息资源的集成融合,是地球大数据专项推进实施的核心手段。

[责任编辑:石佳]
独家策划

温故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达对劳动创造的深情礼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拼搏奋进、埋头苦干。

和总书记一起读书丨“爱读书”篇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一起重温总书记的“古语”嘱托,感受读书的魅力↓↓↓

和总书记一起读书丨“善读书”篇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一起重温总书记的“古语”嘱托,学习如何更好地读书↓↓↓

第二场“部长通道”拉满你的安全感→

3月8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