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政频道> 国内> 正文

去,还是留?“30+”群体进入职业摇摆期

2018-03-23 17:08 来源:光明网 
2018-03-23 17:08:06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张璋

  光明网记者 吴晋娜

  对很多人来说,三十而立伴随而来的是迷茫和焦虑,因为人到了这个年龄会突然感受到,再不折腾就老了。

  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等开放性强、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生活压力比较大的城市,人们发现,年龄到了“30+”的职场人群往往会进入一个所谓的“职场摇摆期”。这个群体的人,经过了几年的职场历练,通常工作和社会关系都相对稳定。然而,稳定对很多人来说却意味着固化和瓶颈,寻求突破成为他们在职业选择上的新动力。

  记者采访了几位已经度过或者正在经历“职场摇摆期”的职场人士,了解和感受他们所面对的这种选择。

去,还是留?“30+”群体进入职业摇摆期

资料图

  “破茧而出型”:现实比想象中更残酷

  “每天手头上都有十几件工作要同时向前推进,上级领导每天都要看到进度,还要不断地主动去开拓新的领域,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不被取代。”35岁的刘锋从某财经媒体转行已经两年,目前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公共关系事务。

  当初转行并不是一时兴起,前后也是犹豫了两三年。媒体行业人员流动快,薪酬水平的天花板明显,到了30多岁,当初一起和他进入媒体的同行早就走得七七八八,身边的“90后”同事也已经一大把,新闻理想也成了过眼云烟,转行成了宜早不宜晚的事情。

  虽然现在基本上已经适应了白领的生活,但当初刚刚转行时,刘锋还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适应期。刘峰笑言,“弹性工作制,不需要打卡,就是只有上班时间,没有准确下班时间,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扁平化管理不是不管理,而是你做了什么领导一目了然,一点都不能偷懒。”

  “做记者的时候可以比较自我和随性,只要在截稿日期前完成任务就行,而在企业工作则完全不同。”每天要把当天的工作内容逐条汇报给上级领导,每周末要对本周工作进展进行梳理,还要对下周工作计划进行汇报。光是这些事务性的琐碎工作,就已经让刘锋感到厌烦。

  除了这些,对刘锋而言,更难的是身份和角色的转换,过去自己是媒体人,现在成了处理媒体关系的人。对外如何处理和协调与媒体行业的关系,对内如何处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以及与上级主管的关系,成为他必须学会的课题。

  “现实总是比想象中更残酷,再小的公司也有‘办公室政治’,哪些人不能得罪,哪位领导和哪位领导不和,工作中必须顾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相比这些职场规则,让刘锋焦虑的是如何让工作更出色。他觉得在私营企业工作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危机感,想要不被淘汰,他就要让自己更强大。

  “飘忽不定型”:适应现实,不是让现实迎合你

  过去四年,他换六、七份工作,打过工、创过业,期间最长待业时间还长达半年。四年前,也是抱着“再不折腾就晚了”的心态,张奇从父母给他安排的一家国企辞职。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就在这家公司上班。

  “工作五年,没有一点变化。公司效益一般,工作稳定清闲,但工资不高,升迁无望。”身边的朋友都羡慕张奇,因为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他不用像很多“北漂”一样每天为了一套房子疲于奔命,还可以潇洒地说辞职就辞职。

  说起当时辞职,其实并没有看上去这么潇洒,张奇也是顶着“家庭革命”的压力。父母当然还是希望他工作稳定一些,虽然他当时还没有小孩,但毕竟也已经成家,认为他需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对于这四年来“飘忽不定”的工作状况,张奇坦言,确实是始料未及的。除了其中一份工作是公司停业被动离职外,其他基本上每次换工作都是张奇主动提出辞职的。

[责任编辑:张璋]
独家策划

[网络中国节·清明]温故丨总书记古语赞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古语表达对那些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的革命先烈们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网络中国节·清明】梨花风起 思念绵长

我们从未忘记,每次回望都是将这份记忆化作力量,无论我们行走多远,定将明日中国之辉煌,报与君听!

雄安七周年|大道通衢 阔步向前

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踏上雄安新区这片热土,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

雄安新区:七载筑梦,智慧新城初露峥嵘

今年是雄安新区设立七周年,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节生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