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政频道> 国内> 正文

三月三拜轩辕——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2018-04-18 19:22 来源:光明网 
2018-04-18 19:22:00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石佳

光明网郑州4月18日讯(记者丁艳、通讯员夏莎)“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我祖勋德,恩泽八方。启迪蒙昧,开辟蛮荒。伟烈丰功,万古流芳……”今天上午,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及社会各界来宾近8000人现场参加拜祖活动,共同拜谒“中华始祖”轩辕黄帝。

att_1566063

att_1566062

att_1566060

五千多年前,轩辕黄帝率领先民统九州、促融合,造舟车、务农桑,创文字、施教化,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根基,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主题是“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大典仪程共九项,分别是: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

9时许,黄帝故里姓氏广场上,千名身着白色武服的演员挥舞起中华姓氏旗帜,随着《龙的传人》音乐起舞,塔沟武校的少林弟子们撑起九条巨龙,在其间奔跑舞动。

9时45分许,拜祖大典典礼开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担任主拜人,河南省政协主席刘伟担任主司仪,省长陈润儿致欢迎辞。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蒋孝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党组书记、会长黄志贤,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等出席拜祖大典。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等敬献花篮。

“敬天法祖是中华儿女的悠久传统,举行拜祖大典,追思黄帝伟业,弘扬黄帝文化,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陈润儿表示,近年来,中原儿女秉承祖志,奋发图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河南持续保持了中国大陆第五经济大省的地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书写了崭新篇章。

10时10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代表亿万炎黄苗裔,肃立恭颂,敬颂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启迪蒙昧、开辟蛮荒、修德怀远、封土拓疆、肇造文明、光被八方的功德,歌颂中华民族传承创新、博采众长、薪火相传,再造辉煌的不朽业绩。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祖,中华炎黄。薪火相传,盛世未央。华夏各族,中原家乡……”10时18分,百余名合唱队员齐声高唱《黄帝颂》,用歌唱的方式赞颂轩辕黄帝,表达炎黄子孙的虔诚之心。

10时34分,5位分别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郑州,美国的儿童手捧和平鸽从祈福树下走来。此时,27位祈福嘉宾走上拜祖台,在书写有《拜祖文》的书法长卷上加盖印鉴,共同表达对黄帝的敬仰,祈福民族昌盛、祖国繁荣、世界和平。随后,颂歌飞扬,礼花怒放,红色气球腾空而起,和平鸽展翅飞翔。主司仪宣布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礼成。

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政协郑州市委员会、新郑市人民政府承办。

河南是黄帝的出生地、创业地、定都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祥地,是全球华人的祖根地之一。自2006年以来,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吸引数十万海内外华夏子孙前来寻根拜祖,该活动已成为华人世界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名片。为满足各地华人华侨献礼敬拜的愿望,大典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悉尼、加拿大温哥华设立6个分会场。

据介绍,本届大典期间,第十二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18中原开放发展论坛、2018中欧(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经贸合作高峰会、第十二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印说百家姓同圆中国梦”百名篆刻家优秀作品展、“同根同源——全球华人汉字创意设计展”、全球征集《拜祖文》等一系列经贸洽谈与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举行。

[责任编辑:石佳]
独家策划

[网络中国节·清明]温故丨总书记古语赞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古语表达对那些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的革命先烈们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网络中国节·清明】梨花风起 思念绵长

我们从未忘记,每次回望都是将这份记忆化作力量,无论我们行走多远,定将明日中国之辉煌,报与君听!

雄安七周年|大道通衢 阔步向前

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踏上雄安新区这片热土,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

雄安新区:七载筑梦,智慧新城初露峥嵘

今年是雄安新区设立七周年,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节生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