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李政葳)“2018年度中国网络诚信十大新闻”征集评选结果29日在京公布。此次征集活动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旨在梳理2018年度中国网络诚信建设领域的重要新闻,引发社会各界对网络诚信问题的关注,引导广大网民积极投身网络诚信建设,营造一个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十大新闻”分别是:1、《电子商务法》颁布 电商诚信有法可依;2、“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大力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3、网络诚信传递正能量 “大庆母亲”等成新时代“网红”;4、实名注册助推诚信建设 网络直播管理进一步加强;5、专项行动“亮剑”自媒体虚假报道等乱象 依法严管成常态;6、互联网金融迎来重点监管整治 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7、电商诚信治理引入“黑名单”机制 数据全国共享;8、重拳出击网络侵权盗版 剑指“洗稿”等乱象;9、跨国打击境外网络诈骗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10、网络直播治“老赖” 让群众见证公平正义。
据了解,此次征集综合了大数据分析结果、新闻传播专家的意见,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最终确定其中的10个新闻为“2018年度中国网络诚信十大新闻”。本次的征集范围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共收到2763个推荐新闻。这些内容涵盖了网络立法、网络直播管理、自媒体清理整治、打击网络侵权等话题,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我国2018年度网络诚信建设的状况。
附:2018年度中国网络诚信十大新闻”具体详情如下:
新闻一:《电子商务法》颁布 电商诚信有法可依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中最具创新和活力的领域之一,但同时其发展也存在一些乱象——在平台网购,买到假货却投诉无门;商品有问题,给差评后不断接到骚扰电话;网上订飞机票,个人信息被莫名公开……2018年8月3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颁布。《电子商务法》作为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一部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从规范管理和鼓励创新两个维度,较好回应了社会关切和行业需求,助力解决新经济领域“成长的烦恼”。一方面,明确了经营者的相关义务,为规范行业发展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详细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为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
新闻二:“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大力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
2018年6月29日,“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次主题宣传是新闻战线推动诚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各省(区、市)主要媒体及重点新闻网站统一开设专栏,阐述诚信建设内涵、解读现行制度政策、介绍当前实践做法、剖析典型案例。主题宣传采取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既围绕我国诚信建设整体情况大力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又激浊扬清、惩恶扬善,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报道,大力营造全社会“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
新闻三:网络诚信传递正能量 “大庆母亲”等成新时代“网红”
随着诚信建设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诚信人物受到网民关注。他们的诚信事迹超越颜值和才艺,像一道光,直达人心最深处。
由于舞蹈培训机构操作不当,黑龙江大庆市赵瑛杰女士年仅5岁的女儿意外摔伤,胸椎以下创伤性截瘫。通过网上众筹,社会各界为孩子捐赠医疗善款近60万元。面对这份大爱,面对这份信任,赵瑛杰郑重许下承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这笔善款,如果动了这笔善款,每一笔的明细,包括善款的去向都会一一给大家进行公示。
为了这一句承诺,赵瑛杰在拿到了经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明确指出小星星的脊髓损伤与其摔伤及练习“下腰动作”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计划启动诉讼程序之后,在孩子并未完全康复、仍需长期治疗的情况下,将当初众筹而来的近60万元善款全额返回,把这份爱完成了二次传递。
网络中还有很多类似“大庆母亲”的鲜活案例,是他们让网络有了更多的温情和感动,有了更真诚的力量。
新闻四:实名注册助推诚信建设 网络直播管理进一步加强
建个马甲就能上网造谣,拉个团队就能批量刷单……在网络空间,随着实名制的推行,这些乱象将得到遏制。
2018年,实名制在网络直播服务领域全面铺开。8月,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会同其他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落实用户实名制度,加强网络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健全完善直播内容监看、审查制度和违法有害内容处置措施。
新闻五:专项行动“亮剑”自媒体虚假报道等乱象 依法严管成常态
2018年10月,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虚假报道等一系列乱象问题,启动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从10月20日起至11月中旬,依法依规全网处置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
自媒体绝不是法外之地。近年来,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相继出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性文件,对具有媒体属性和从事信息发布服务的账号及平台作了明确规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新闻六:互联网金融迎来重点监管整治 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网银、手机银行以及小额贷款、投资理财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在线金融服务,在方便公众生活的同时,也不幸沦为网络诈骗“重灾区”。
2018年7月,国务院下发通知,部署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互联网金融成为督查重要内容。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的监管。同时包括央行在内的有关部门也打出了组合拳。
目前,互联网金融乱象得到初步治理,投资者风险意识进一步提升。
新闻七:电商诚信治理引入“黑名单”机制 数据全国共享
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将加大对电商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各地方可根据需要制定地方电子商务失信主体认定标准,将认定后的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纳入联合惩戒。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刷单炒信等失信电商主体被列入认定的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
2017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至2018年8月,共发布黑名单四批,涉及失信主体近千个,相关信息已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给各地,用于开展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新闻八:重拳出击网络侵权盗版 剑指“洗稿”等乱象
辛苦原创的内容作品,被职业化地快速“拷贝”,流量和影响力也迅速发生了转移。“洗稿”几乎成了2018年网络媒体发展的一大毒瘤。
2018年7月,国家版权局、国家网信办等四部委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8”专项行动,重点涉及网络转载、短视频、动漫等领域,并提出全面打击“洗稿”行为。行动坚决整治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着力规范搜索引擎、浏览器、应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的网络转载行为。
新闻九:跨国打击境外网络诈骗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近年来,为了规避监管,越来越多的犯罪团伙,以境外服务器作为跳板,利用国内外监管的“中空”地带实施犯罪。
2018年,“5·18”等特大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相继侦破。这意味着,国家有关部门始终保持对网络电信诈骗的严打高压态势,不断强化国际执法合作,坚决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新闻十:网络直播治“老赖” 让群众见证公平正义
司法案件“执行难”,是公正司法的难点,也是社会诚信的痛点。全程直播案件执行,让人民群众见证正义实现。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地方法院自2018年5月开展第一期“决胜执行难”全媒体直播以来,至8月,已在全国各地开展直播活动15期,网络观看达到2.2亿人次。
借助互联网平台及直播手段,提高“老赖”失信的成本,是我国执法部门在“互联网+”上的一次创新尝试。
[责编:张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