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与传统的“24孝”相比,新“24孝”更简洁易懂,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围绕新“24孝”标准,各界人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深度解读

  倡导孝文化应建立广泛社会认同

  让新“24孝”实至名归需多管齐下

实施新“24孝”标准要尊重父母意见

  仔细研读新“24孝”行动标准,内容广泛,与时俱进,操作性强。但是,有一个问题萦绕心头,那就是:实施新“24孝”行动标准,应该首先尊重父母意见。既然出台了新标准,就应该将新标准落到实处,否则新标准就是一纸空文、纸上谈兵。而如何落实标准,笔者认为,首先要尊重父母意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况对待自己的父母?详细

新“24孝”标准是“道德法律”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如今,新“24孝”行动标准的出炉,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新时代孝子贤孙们孝亲敬老的行动指南和侍亲标准,时刻映照我们在孝亲敬老方面做得如何。这虽不是法律规定,不具有太大强制约束力,却无疑是“道德法律”,时时提醒、警醒、督促我们行孝父母,天经地义,刻不容缓。详细

新“24孝”更关注“精神赡养”

  新“24孝”行动准则涵盖的内容更多地关注了“孝”的深层含义和精神层面。新“24孝”更关注子女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它如同一面道德的镜子,在它的倡导、提醒和潜移默化下,我们必将构建起一种顺应现代文明的孝敬文化,让更多的老年人获得幸福。详细

新“行孝国标”:正因难尽孝才更显必要

  制定新“24孝”,是否具有明确的参考标准不得而知,但是从文本上看,这些标准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和逻辑上的完整性,还仅是一个倡议性的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既然如此,公众看待这一标准就不应该像对待法律条文一样,对每条都锱铢必较,可以把这个标准当成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做到了哪些,哪些需要去做。详细

媒体声音

  新“24孝”:心想还得事能成

  新“24孝”让尽孝有了时尚范儿

何妨聆听“新24孝”的劝善之音

  常言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新24孝标准”,更像是种“劝善”,而非制裁为本的法律文书。在温故知新之间,人们能时常把其中一两条做好,就已是尽了孝心。因此,没必要对这样一部“敦厚标准”,掷出聚满现实怨气的明枪暗箭,冷嘲热讽。“尽孝”关乎心灵,而与现实的客观条件并无必然关联。比之于,富豪商贾在父母死后,大锣大鼓,烧车烧房,一个将微薄的工资每月寄予父母,并定时回乡侍奉的贫寒子弟彰显了更多“孝之大善”。详细

“孝”本来没有什么绝对标准

  对比形象而朴素的“老24孝”,更凸显“新24孝”的单薄,以及口号化和形式化的毛病。“24孝”可能也是根据一些社会现象总结而来,有一定针对性,但要说这些就代表了“孝”,则未必准确。新24孝的内容,并没有比春节晚会上传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走出多远。实际上,“孝”本来没有什么绝对标准,子女孝顺与否,父母冷暖自知。硬生生地总结出什么标准,初衷再好,折射出的都是一种惯性的行政思维模式,社会效果可想而知。详细

新“24孝”标准重在导向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现代人越来越专注于工作、赚钱,忽视了与父母的联系。当扶养子女比赡养父母重要、赚钱比回家看看重要等思潮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当父母因为思念儿女而设置“回家奖”,当空巢老人因为害怕孤单寂寞而躲进医院里过年时……我们确实需要扪心自问:我多久没有陪父母说话、散步了?新“24孝”标准固然没有强制性,恐怕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促进孝道精神发扬光大的作用,但它却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参照,这个参照显然向我们传递了一些信息,包括孝道精神永存、孝敬父母乃为人子女者的基本责任等。详细

犀论榜

  新“24孝”标准怎能“滥竽充数”?

  有必要为孝道设立条条框框吗

“孝”就一个字,不必凑够二十四

  旧“二十四孝”很多都是一些极端的事例,不但大多难以效仿,甚至有的还有违人性,早就为现代社会所摒弃。新“二十四孝”出炉,基本上都是我们能够力所能及的小事。尽心奉养父母是为孝,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个人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认识水平不同,对父母尽孝的方式理所当然会存在差异。新“二十四孝”标准出台之后,很多网友都暗自对照,结果却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完全做到。但谁又能说我们的网友都是不孝之子呢?详细

新“24孝”徒具观赏价值

  过分讲究尽孝方式的孝行标准,有多大的实际价值呢?真正的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真正出自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由于各人生活水平、工作环境不同,尽孝方式也存在差别。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并不多,尽自己最大能力赡养,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就是很好的尽孝方式。这一切,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如完善假日制度、关爱老人生活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一企业给员工父母发“孝顺金”,无疑是很好的榜样。详细

“每周给父母打电话”何以进入“24孝”

  子女之于父母是否尽孝,关键还是要看其个人内心是否留存有感恩之心,是否懂得“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真正意味。若有,则无论客观环境多么逼仄,总能够抽出时间聆听父母的往事、与父母做交心的沟通。否则,无论我们将“孝”的标准降得再低,也总会有人找出各种理由、借口推诿、搪塞,那种“同居一屋、形同陌路”的亲情悲剧我们看得难道还少吗?新“24孝”的发布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反躬自省的镜子。对着这“24条”,查漏补缺,从今天起做一名“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的“孝子”,其实并不难。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