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购物卡一度成为滋生腐败的缝隙,让各种“人情往来”更便捷、更隐蔽。如今,《意见》出台已过半年有余,岁末年初,各大商场、超市的购物卡也进入销售旺季。实名后的购物卡“卡”得住腐败吗?
今日话题:购物卡实名,能“卡”住腐败吗?

  记者在上海、辽宁、陕西等地采访时却发现,商家购物卡销售火爆的背后,是实名制在很多商场有“名”无“实”。专家指出,实名购物卡流于形式,是“礼品经济”和一些单位滥发奖金助推的结果。

购物卡“实名”形同虚设 行贿者可托人买

  日前,记者收到一条匿名信息:“年底过节需要礼品卡吗?面额1000元每张。如需要请电联。”“我专门为上海某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代理此项业务,公司网上可查,信誉绝对保证。此卡不记名,密码任意六位,唯一缺憾是不能取现。”拨通对方电话后,对方开门见山地说。详细

礼券回收成腐败滋生产品 “卡腐败”隐蔽性更强

  实际上,对“卡腐败”现象的出现,相关部门并没有忽视。国务院就曾出台规定,明确指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不得赠送和接受礼品,对接受的礼品必须在一个月内交出并上交国库。近几年,国务院也一再强调,对收送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要按照收送同等金额的现金处理。可是,隐蔽的“卡腐败”始终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增长之势。详细

有《意见》缺“办法” 购物卡实名制处境尴尬

  不记名的购物卡,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公款消费和变相行贿的“重灾区”。发卡商利用卡内巨额沉淀资金赚钱,已成为业内公开秘密,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详细

各方言论:购物卡“实名制”为何卡壳?

  实名购物卡流于形式,“礼品经济”功不可没。而在这背后,利用购物卡滥发奖金、逃漏税款,以及权钱交易下的“卡腐败”也日渐凸显。

“实名”管理预付卡不过是“隔靴搔痒”

  “实名”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招式,无论是已经实行的手机实名,还是众多人士呼吁实行的网络实名,“实名”很容易,但要真正落实起来就很难了。早在今年上半年,七部委便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其中规定了实名登记、余额赎回等问题,但由于缺少明确的实施细则和执法部门,再有用的规定也只能成为盲人的眼睛——摆设。详细

治理“卡腐败”仅靠约束商家无异于“与虎谋皮”

  面对“政策”,各商家采取了大同小异的“对策”。首先,在设置了“不记名卡单张额度”后,多个商家均表示“办卡总张数不受限”。其次,即使卡数较多,需要购卡者提供身份信息,也仅需“经办人一人证件”,实名制的意义因此大打折扣。详细

预治“卡腐败”,功夫在卡外

  其实,欲治“卡腐败”,功夫在卡外。一味通过规范“购物卡”购买使用行为来遏制腐败,是不现实的。详细

购物卡实名满岁难显效 盘点落寞的“新规”们

  就在我们期待政策法规给生活带来变化时,却也不免想到那些曾经“备受瞩目”,如今却遭遇“尴尬”处境的法规禁令。

“限塑令”满4年 免费塑料袋大行其道

  时隔4年,虽然大中型连锁超市对塑料袋收取了一定收费,但免费的塑料袋仍然在街头早餐铺、熟食店、夜市等地频繁使用,并且,在这些地方的超薄塑料袋均为商贩无偿提供,其质量和厚度并未达到国家标准。详细

快递新规满月 “先验后签”或是误读

  5月1日,《快递服务》国家标准正式施行,这似乎是饱受“疯狂”快递之苦的消费者和商家的福音。根据新规定,客户寄快件时需出示身份证,并由快递员开包检查;此外未通知本人,由门卫、前台等代签收快件的,属行业违规行为。详细

购物卡实名难治腐 “实名制”不能单打独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名制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买自行车实名、买火车票实名、买避孕药实名、相亲就业也要实名,不知不觉间我们仿佛步入了“实名”时代。其中,实施效果最好且最受关注的要数火车票的“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在龙年春运期间,有效遏制了黄牛党贩票,且保证了高客流量其间全国铁路的安全运输,算是诸多实名制政策中令人最满意的一个。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