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导语:3月18日以来,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逝世的消息持续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天下第一村”的缔造者和一个时代的旗帜,吴仁宝值得上这样的分量。时势造就英雄,时势也难以复制,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英雄都很难像3D打印机一样原原本本一丝不差地复制出来。华西村是这样,吴仁宝也是这样……
 传奇缔造者丨特殊时代造就的“最有名农民”

  吴仁宝是一个时代政治与经济脉搏的精准把握者。他像一个技艺高明的厨师,能够将两种资源最大程度地优化配置与糅合,做出财富的饕餮盛筵。【详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别人跳忠字舞时,吴仁宝提出“多插一棵秧,多种一亩地”;当全国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吴仁宝带领村民偷偷建农具加工厂;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包产到户”在全国推开,可在1980年,吴仁宝就将全村600多亩良田交给30人耕种,开始实行劳动力转移【详细

  30多年来,被人们誉为“农民思想家”、“农民经济学家”、“农民演讲家”的华西村老党委书记吴仁宝,常以辩证的思维、幽默的语言向前来参观交流的干部群众和中外游客主动宣讲“社会主义富华西”的道理,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记忆犹新。

  “大楼为什么是328米?因为北京最高楼328米,华西村要和中央保持一致!”

  “领导讲的话都是对的,为什么了?因为错的话领导不会讲。”【详细

·睿智吴仁宝 ·“农民政治经济学”的样板 ·遗产 ·生前照片集 ·经典语录 ·宣讲实录
                 天下第一村丨计划体制下对集体经济的大胆探索

  50年来,华西村一直以集体经济所有为主。华西人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公司合作制、公司双富有”的方式称为“一村两制”。在处理积累和分配的关系上,华西村一直坚持这样的原则——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这种分配方式不仅增值了集体资产,也增加了个人财产性收入。华西村既没有“亿万富翁”,也没有“两手空空”,既保证了个人的勤劳富、节俭富,也保障了集体的共同富、长久富。详细

  华西村管理层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二八开、一三三三”原则,比如企业年度目标是1亿元,现在完成了1.1亿元,那么多出来的1000万元就是“二八开”,20%给厂长,80%由副厂长、经营管理者分配,这当中又是“一三三三”制。详细

  21世纪的华西村,已经拥有一个地级市的产值,一个县级市的人口,一个乡镇的面积,却继续维持一个行政村级的低成本管理班子。海内外任何教科书和政治家的顶层设计都解不开现代化制度成本过高的死结,吴仁宝的自主创新不可小觑。详细

·华西村大事记 ·老照片见证华西村变革 ·华西村是新集体经济“强心剂”
 华西模式能否复制丨机遇不可再现 吴仁宝不可多得

  在改革开放初期,华西村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没有盲目跟风,而务实的做法又让华西村变得超前。吴仁宝领导下的华西村在谋求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上,个性十足、成绩突出,这也让其一直得到中央和地方的重视,成为当地一面旗帜,并闻名海内外,华西村的发展也因而获得更多后劲。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华西村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它是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特例。

详细

  从结构上分析,华西村的成功可归结于两个因素,一是上世纪70年代江浙地区社会企业的发展基础,二是市场经济宏观环境下少数集体企业的优势。华西村建村40多年来,由穷变富,不断由小变大,整个过程也是伴随我国经济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没有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带动,华西村恐怕也很难成为全国闻名的“别墅村”、“轿车村”。【详细

·华西村是奇迹,但奇迹也意味着难以效仿 ·华西村给我们的启示  ·新农村建设需更多探索
                 “后吴仁宝”时代丨华西村转型发展,路在何方?

  随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传统的重工业企业面临着不景气的境况,如今的华西村面临着转型。吴协恩接任书记以来,华西村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转型,要求变“体力劳动为脑力劳动”,已经砍掉了一部分不盈利的重工业企业,发展旅游、海运海工、房地产业,并参股投资银行业。并且,现有的重工业企业都是盈利的,因为“华西村不容许有亏本的企业存在”。【详细】

  据介绍,华西转型思路有两个,由数量向质量转,由体力向脑力转。对资本市场逐步深入,华西已参股了国内6家银行和2家证券公司,华西村商品交易所也即将开业。统计显示,2012年服务业对华西村利润的贡献比例占到一半。【详细

  有分析称,华西村发展模式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一是吴仁宝健在时的‘动力惯性’还在;二来早在吴协恩接任书记后,向‘后吴仁宝时代’的过渡就开始了。只不过吴仁宝去世,让公众对华西村有了更多担心”,“至于分配机制的调整,我认为只是早晚的事。华西村最核心的经验就是与时俱进,随着新形势新变化适时作出新调整。”详细

 结语:实际上,华西村不可能永远躺在神坛上,不厌其烦地述说着曾经的传奇;华西人也不可能永远不食人间烟火,痴情守望着天边那集体主义的“乌托邦”。“后吴仁宝时代”,处于转型期的华西村,必将接受越来越多的考验。走特色发展道路、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是上世纪华西村成功的关键。华西村不可以复制,但并不代表华西村不可能继续“成功”!50年后,在应对时代难题上,华西村或许还会走出一条只属于华西的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