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镇化进程倒逼户改丨户口“城门”何时敞开
  薄薄一张纸,却隔开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有人削尖脑袋想进城,无惧日渐增长的城市病,吸引他们的正是这户籍背后的“红包”。
  英国法学家梅因认为:“所有进步的社会运动,都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而中国的户籍体制改革进程,正是这样一条从身份到契约,从“控制”到“解索”的社会转型。
  “不完全城市化”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伴随着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突破50%,而具有本地城市户籍的城市化水平尚不到35%,其差距就是由长期居住在城市、却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村流动人口所“贡献”。这种“不完全城市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因此,户籍改革迫在眉睫。[详细]
  84.5%新生代农民工没从事过农业生产
  新生代农民工,也就是80后、90后已经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主要组成。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再指望新生代农民工回到农村种地,他们绝大多数从来没有种过地,也不想再回去种地。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占84.5%,希望在城里定居的占93.6%。[详细]
  新生代农民工难圆城市梦:身份陷窘境
  在农民工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家庭式迁移逐渐取代了个体式迁移。国家统计局2010年进行的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显示,在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59.4%是夫妻一起外出务工。最新的数据是,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超过六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与全部核心家庭成员在流入地共同居住。
  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他们对于个人发展前景、规范的公司制度、工作本身的意义等有了更多期待。全国总工会2010年发布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清华大学“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课题组2012年进行的调查以及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等均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详细] 
   户籍改革之门待开丨中小城市先行 大城市遇阻
   户籍就像横亘在中国农村和城市间的一扇门——这边的人期待着能打开门去到另一边,而另一边的人却紧紧地拉住门把手。
  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划分,如同城市和农村之间横亘的高墙。一个小小的户口本,关联着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
  有专家认为,政府可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立竿见影释放制度红利,并以一石三鸟的效果提高潜在增长率。
  试点探路
  2005年底,我国开始探索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2012年底,上海对居住证进行“积分制”管理,居住证A证和C证持有者在社会保险、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各方面的待遇完全相同,享受和上海本地户籍居民同等的待遇。今年4月,北京市提出年内将启动实施居住证制度。此外,南京即将建立居住证与户籍准入对接制度。[详细]
  全面放开地市级以下城市落户限制
  决定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总体来看,这些提法反映出的思路更加明确、全面、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段成荣说。户籍制度的问题是多年积累的,立足当前的国情和城市资源环境条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更具操作性的方案是“整体规划、分头实施、稳步推进”。[详细]
  不会追求急功近利式的“户籍废止”路径
  早在今年6月,《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就提出,城镇化将从“农转市”户籍放开处大力推进,对小城镇,施行“全面放开”原则,对中等城市,则采“有序放开”的稳妥原则,而对特大城市,则采“逐步开放”的暂缓渐进原则。《决定》等于重申了国务院《报告》的基本措施,看似并无太大突破,然而,从改革统领精神的定调上看,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首次明确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改革思路,摒弃了功利主义的为了“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的旧有思维。从这样的精神出发,自然也不会追求急功近利式的“户籍废止”之路径,而以“加快改革”、不断摸索之勇气,探求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户籍制度。[详细]
   给“户籍制度”松绑丨剥离其附着的权益差距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户改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剥离其附着的权益差距,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别,实现福利待遇的均等化。

  户籍改革需要的是顶层设计而非地方突破
  户籍制度改革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让户籍制度本身及其附着的福利不是和区域挂钩,而是让社会福利和公民身份挂钩,这样的户籍制度对社会才不造成阻碍作用。”
  地方的改革有其必要性,但这些实践只能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说取消登记制度和登记差别,实现城乡户籍统筹,这些经验都是技术层面的。当前的地方实践经验已经很多,也已经到了特殊的历史阶段,从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来说,必须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方案设计,来整体推进改革取得实效。[详细]
  必须改革福利筹资体制 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支出比例
  在当前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要付出高额的改革成本,而且越是大城市成本越高。国研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王列军称,“我国的福利支出责任主要由省级及以下政府承担,而且长期以来省以下政府支出占大头。越是发达地区,越是大城市,地方分担的比例就越高甚至完全自筹,而这些地方正是人口流入最多的地区。”
  正是基于这样的福利支出责任机制,地方政府为新落户人口提供公共服务主要依靠自身财力,加重了财政负担。从中长期看,必须改革这样一种福利筹资体制,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支出比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鼓励地方政府接纳外来人口,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详细]
  “分区推进”和“积分入户”双管齐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认为,中国情况很复杂,各地发展情况不一,户籍一元化是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考虑物力、财力等多方因素。厉以宁说,户籍制度改革要量循序渐进,可以“分区推进”和“积分入户”双管齐下。“分区推进”适合新社区,城市过渡区。“积分入户”适用于大都市,如现在的上海,以前大量农民工在上海工作几十年入不了上海户籍,学生上不了公立学校,而周边省份都在发展,技术工人很抢手,积分入户就可以将不少这类人群留下。[详细]
  取消户籍制度 就要先取消各种特权和福利
  要实质性地取消户籍制度,就要先取消各种特权和福利。户籍改革是和其他改革密切相关的,其他改革进展顺利,不走回头路,户籍改革就越容易推进。相反,如果其他改革进展缓慢,甚至倒退,大搞限购、保障房之类的东西,只会让户口的含金量更大,户籍改革就越不可能有啥实质性进展。比如就算允许所有人都自由落户北京,那也一定会分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本儿,而只有持红本儿的人才能买房。[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