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 吴晋娜
商品都是清一色的好评,动则上千、上万的销售量,店铺关注人数数十万……刷单一直被认为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一颗毒瘤。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和电商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处罚措施,但是刷单现象仍然存在,并且形式越来越多样,方式越来越隐秘。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临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刷单组织者仍然通过淘宝、招聘网站甚至贴吧等各种名义招揽“刷客”,有的甚至收取入会费。数量上千人的刷单群信息更是信息真假难辨,刷单套路之多令人咂舌。
资料图
入群收费,“刷客”招聘信息藏身淘宝贴吧
“靠谱兼职,工资日结。”记者近日发现,在淘宝上输入“网络兼职”等关键词,就会出现一些提供兼职信息的商家,其中有些商家在商品简介中打出这样的宣传语,却并不直接说明工作类型,让人不禁生疑。
记者通过淘宝交流工具旺旺询问客服,对方就要求添加QQ或者微信进行沟通。
添加成功之后,对方就直接告诉记者该兼职类型就是刷单,每天收入在50元左右,简单易学。做得越多,收入越高。
当记者询问去刷单需要什么条件时,对方回答只需要熟悉网络购物就行。当记者担心刷单是否需要垫付金额时,对方信誓旦旦地表示不需要垫付,并绝对保证收入。
当记者担心刷单是否会存在法律风险,或者给个人信用造成影响时,对方表示,他们刷单群中会提供各种刷单的技巧,不会被电商后台发现,并表示,即使发现,受到处罚的也是商家而不会是“刷客”。
经过简单交流,对方表示需要记者先交纳50元的“入会费”,就会把记者加入刷单群中,且只接受微信或QQ转账,不接受淘宝下单。
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对方提供了几张刷单群中的交易截图,并表示可以先支付25元,可以入群成功后,再支付余款。
除了淘宝,在一些分类信息网站,或者有关兼职的贴吧中,招聘“刷客”的商家也发布了类似的招聘信息,揽人套路基本上也类似,有的声称招聘“代购员”,有的标明招聘“学生兼职”,都是以工作轻松灵活,工资有保证,安全可靠等作为吸引应聘者的诱饵。
单个刷单群人数上千,接单派单套路繁多
缴纳了50元的“入会费”后,记者被此前联系的客服拉近了三个刷单群,每个刷单群的人数都接近2000人。从客服提供的信息看,客服手里这样的刷单群至少有十几个。
入群后,一个声称是工作人员的人添加了记者的QQ,简单地向记者传达了一些群内“规章制度”,比如禁止发广告、禁止闲聊等,并要求记者马上删除此前推荐记者入群的“客服人员”的联系方式。
观察了一个名为“商家放单6群”的刷单群一段时候后,记者发现,群里除了群主之外,基本上所有成员都在昵称前标注“商”或者“刷”,“商”的意思是提供放单的商家,“刷”代表为“刷客”。
基本上每隔几分钟,刷单群中就会有商家放单的信息。然而,并不像拉记者入会的“客服人员”说的那样,从商家放单信息来看,“刷客”并不是没有门槛都能做,基本上每个放单的商家都对“刷客”身份提出了很多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