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推动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供血输氧”是当下市场热议的话题。在日前由人民政协报举办的财经智库沙龙上,众多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共同围绕“新时代新金融新经济”主题,就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展开深入研讨。与会嘉宾表示,服务好实体经济,无论是金融机构创新服务,还是资本市场灵活施策,都要充分发挥好“端盘子”的精神。
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认为,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还存在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内生力不足等问题,普惠金融要强调向小微企业、农民、城镇等低收入人群等提供金融服务。周延礼建议,要探索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的有效做法,增强商业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工作的内生动力,应该加强对商业机构引导,鼓励各商业机构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的有效做法,加以推广复制成功经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解决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实体交易成本是根本,否则金融交易会迅速膨胀,这样就变成金融泡沫。由此触发的不仅仅是金融风险,还有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最终整个社会的公共风险水平不断上升,进一步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
银客集团副总裁李飞认为,目前通过技术创新将传统金融的成熟风控与科技的高效便利结合,能够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和群众均等地享受全面、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是推动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径。科技使得金融更有包容性和更有温度,科技的创新使得百姓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更好的实现金融普惠。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张水波从信息技术创新角度对供应链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观点,“做供应链金融首先必须要建设很好的企业、政府大数据库,以供信息查询,便于对决策做出准确判断。系统风险必须用系统思维来解决”。
目前看来,我国尽管在金融结构上取得了积极变化,融资结构逐步优化,但金融结构依然不够完善,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实体经济不匹配、不适应、不平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提出,目前虚拟经济资金过多与实体经济资金短缺并存,庞大的虚拟经济资金如同一个堰塞湖,而许多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打开这个堰塞湖,突破口就是大力发展健康稳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之所以强调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是因为企业本身是多层次的,只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才能更好地为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服务。
“供需出现的结构性失衡,导致实体经济循环不畅。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在于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需求难以满足。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性改革的要求,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为抓手,连接供求市场,在修复经济失衡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李飞指出。(光明融媒记者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