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政频道 »要闻> 正文

【“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深山探秘“土楼王国”,这里申遗后居民收入增长了10倍丨组图

2018-06-26 12:05:41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张璋

    镜头下的“海丝”故事系列

【“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深山探秘“土楼王国”,这里申遗后居民收入增长了10倍丨组图

    深山探秘“土楼王国”,这里申遗后居民收入增长了10倍(李政葳/摄)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漳州南靖境内拥有土楼15000多座,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而闻名于世,堪称“土楼王国”。南靖“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共20座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2008年7月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以来,当地致力于土楼保护性开发,无论是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还是景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了10多倍。

    记者了解到,福建土楼南靖景区2011年晋级为国家5A级景区,成为漳州第一个5A级景区。南靖土楼文化底蕴深厚,共有22座土楼被列为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土楼营造技艺、土楼山歌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田螺坑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6个中国景观村落和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保护要全面管控,这其中包括了景区建筑风格统一和景区环境面貌提升、土楼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两个方面。当地编制了《福建土楼保护维修工程施工方案》《河坑土楼群和裕昌楼保护维修方案》等,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对土楼建筑修旧如旧。在规范周边建筑外立面建筑风格,使之与土楼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同时,开展土楼景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还聘请专业机构对各世遗点的游客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进行了科学测算,并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游客人数,合理化解游客量与景区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严防“开发性”破坏。

    南靖土楼文化是客家文化、闽南文化撞击形成的差异化的文化品位,是土楼景区最独特的优势资源。南靖土楼一边搜集整理土楼山歌曲目、民间工艺,一边在景区客流量高的景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说唱、民俗表演等形式,宣传推广土楼娶亲文化、妈祖文化、耕读文化等。特别是在田螺坑景区、云水谣景区、河坑土楼群的传习场所,游客甚至可以在各级传承人的教学下,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这些都让游客耳目一新,也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土楼的保护与开发,离不开土楼楼民的共同努力。为取得楼民的理解和支持,土楼管委会主动作为,解决楼民的生活难题,全力化解景区历史遗留问题,让旅游发展红利惠及当地群众。从原裕昌楼楼长刘纯维记事起,生火做饭的老灶台就砌在屋里,但明火做饭不仅危险,而且会把墙壁熏黑,不利于土楼建筑保护。为此,国网福建电力公司投资5000万元,对土楼进行内外部线路表箱改造、厨房电器化改造和电缆入地等,不仅提升景区颜值,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绿色安全。

    土楼楼民拥有现代化“绿色厨房”只是南靖土楼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的一个缩影。南靖还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云水谣、河坑一期安置房建设、下田螺坑安置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并预留了7个景点村安置备用地,有力化解景区保护与群众合理需求的矛盾;将厕所革命从旅游公厕扩展至民用公厕,改造传统厕所9座;投入500多万元,在世遗点建设公共淋浴房、公共洗衣池等设施……赢得了土楼楼民一致点赞。生活条件好了,楼民们看着美观大方、整洁方便的土楼,纷纷自觉地响应政府号召,成为土楼保护的先锋队伍。

    另外,南靖还创新保护工作的方式方法,依托福建省人才引进工作,与中科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吴硕贤合作,成立福建土楼首个院士工作站,将以河坑村为示范,建立基于遗产信息及环境资源高效管理、监控与检索的数字化保护平台,实现世界遗产土楼建筑及村落的可持续保护利用。

    申遗成功十年来,南靖土楼成为漳州乃至福建的王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2017年,南靖“福建土楼”景区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比2008年的35万人次增长了约1130%;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比2008年的2000多万元增长了约1236%。景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7481元提高到2017年的24713元。土楼申遗成功为南靖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交通条件,2008年至今,南靖县建设通往景区及景区周边道路120多公里,建设旅游和村民公厕45座。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
[ 责任编辑: 张璋]   来源:光明网   2018-06-26 12:0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