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让人们脸上绽放幸福笑容——从“社会更加和谐”品味我们的小康生活
首页> 时政频道> 要闻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让人们脸上绽放幸福笑容——从“社会更加和谐”品味我们的小康生活

来源:新华网2020-08-28 08:18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让人们脸上绽放幸福笑容——从“社会更加和谐”品味我们的小康生活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题:让人们脸上绽放幸福笑容——从“社会更加和谐”品味我们的小康生活

  新华社记者刘奕湛、陈国洲、王君宝、丁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创造条件让人们都能靠勤劳双手迎接幸福;保障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让人们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华社记者近期多地采访看到,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更加和谐的社会不断凝聚力量、创造伟业,让更多平凡的人生扬帆起航,带着幸福的笑容驶向更美好的生活。

  共同富裕奔小康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今年52岁的重庆市荣昌区清江镇竹林村村民老方几年前在厂里做工,受伤致残,成了贫困户。去年,老方在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养殖龙虾,彻底摘了穷帽,生活有了盼头。

  其实,老方所在的竹林村并不是贫困村,而且地理位置好,产业发展也不错,村民过得都挺好,老方这样因为特殊原因导致贫困,脱贫攻坚中差一点儿就没被识别出来。

  脱贫攻坚必须公平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荣昌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重点贫困地区的贫困户集中连片,好发现;而看起来“还不错”的地方,贫困户散点分布甚至零星分布,“隐身”状态的贫困户容易被忽略。

  在各地的脱贫攻坚战中,对重点贫困地区重点扶持的同时,对贫困户散点分布的地方加大精准识别力度,做足绣花功夫,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人也不掉队。

  及时发现矛盾、正确处理矛盾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

  不少地方正加快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提升政府公信力,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实、安全感更足。

  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有事找老杨”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不久前,一家科技公司因为搬迁计划与200多名不愿随迁的员工解除劳务合同,200多名员工不认可补偿方案,先是堵住公司管理人员“讨说法”,进而开始集体上访。

  “老杨”杨永根赶往现场后两头做工作,调解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最终,双方达成了都认可的协议。“坚持公平正义是调解的基础,把握好这个基本点才能让双方满意。”杨永根说。

  以服务得人心,以平安聚人心,以和谐暖人心。如今,“老杨工作法”在九龙坡已经拓展成为一种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效的模式。当地基层工作者说:“用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和合力办事的方法处理问题,让基层矛盾少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了。”

  互帮互助促和谐

  7月是位于燕山山脉的北京市密云区花开如诗的季节。

  北京保峪岭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小力是密云区保峪岭镇人,开过矿,做过生意,在外打拼多年。几年前,郭小力回到家乡,带动家乡人养殖中华蜜蜂,专做1年只取1次的自然成熟蜜,还在西口外村几百米高的崖壁上挂上蜂箱,生产崖蜜。

  “因为政府支持,我用4年时间走完了别的企业10年才能走完的路。”郭小力说,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已从最初的21户发展到400多户,20年前在密云濒临灭绝的中华蜜蜂种群恢复到1万多群,一年一采的崖蜜割蜜节也成为当地一景。

  “郭小力能够当合作社的‘头儿’,是因为他能吃苦、有头脑,人还实在。”北京保峪岭养蜂专业合作社技术员聂小虎说,养蜂这个事儿苦,年轻人干的少,但郭小力坚持了下来。

  社会的稳定、和谐,说到底是看绝大多数民众生活的状况如何,看绝大多数群众能否依靠诚实的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在郭小力的带动下,贫困户彭明军全家年收入上涨到10万多元。一个人富不算富,2018年,彭明军被郭小力聘为技术员,带领村里两个大队的四五十户人家一起养蜂,上门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养蜂过上“甜蜜生活”。

  安居乐业惠民生

  站在黑龙江省鹤岗市沿河社区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门前,望着眼前干净整洁的群众广场、栋栋亮着灯光的居民楼,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姜霞感慨万千。

  过去的沿河社区,低矮的破旧砖房煤烟呛人,崎岖的羊肠小路泥泞难行,这边是百姓抱怨,那边是社区干部叫苦不迭。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2013年,鹤岗市大面积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群众住进了楼房,但新问题又来了。“1.2平方公里内住着1.6万人,拆迁后其他社区的棚户区居民也涌入沿河社区,这里变成‘楼房棚户区’。”姜霞说。

  首先是改善服务群众的软硬件。借助棚户区改造工程,沿河社区拥有了集办公、服务、居民娱乐为一体的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综合楼,还修建了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67岁的房广英是沿河社区退休的老主任,在综合楼新图书室,她与许多居民有了看书休闲的地方。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和标志。

  现在社区服务也基本“归纳”到了一部手机里。兴建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戚欣介绍,办事处不仅通过公众号满足了居民办事、咨询的需要,还在微信群中为辖区居民及时发布最新通知、推送优惠政策等。

  解决了“事”的问题,更复杂的“人”的问题又摆在了桌面上。人口复杂且相对贫困,“吵架的多、互助的少”。

  为此,沿河社区等社区工作人员定期深入每家每户中与居民面对面沟通,还进行普法教育、治安联防等工作。一些社区干部说,过去调和邻里关系是很重要的工作,现在一年都不一定有一次调解纠纷的活儿。

  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盼。古老中华大地上,一个更和谐的社会,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能。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