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敢向绝壁要“天路”——记当代“愚公”毛相林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敢向绝壁要“天路”——记当代“愚公”毛相林

来源:新华社2020-11-16 20: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重庆11月16日电 题:敢向绝壁要“天路”——记当代“愚公”毛相林

  新华社记者韩振 周文冲

  深秋,山谷。一条路,蜿蜒曲折如苍龙,一头扎入谷底村庄,一头通向群山之巅。这是下庄村的出山公路。

  2020年7月3日在下庄村拍摄的毛相林。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2020年7月3日拍摄的下庄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2020年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我干了40多年村干部,最大的事情就是修了这条路。”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举目四望。那片山,曾将祖祖辈辈死死困住;山上,埋着6个为修路牺牲的兄弟……

  16年前,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这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两名下庄村村民骑着摩托车行驶在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上(2017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毛相林(右一)在下庄精神陈列馆内讲述当年修路的故事(2020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毛相林(左一)在下庄精神陈列馆内讲述当年修路的故事(2020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来”

  1997年,38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作出惊人决定——修公路。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犹如坐在一口井中,修路难如登天。

  当时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条“108道拐”的古道,去县城一来一回至少4天。住在“井底”的近400名下庄村民,近一半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贫穷闭塞成为下庄人难以摆脱的宿命。

  毛相林在采摘脆李(2020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毛相林在地里劳作(2020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工人对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进行道路硬化施工(2017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毛相林在村民大会上给大家鼓劲:“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

  那年冬天,改变下庄人命运的这条路开工了。全村青壮年带着工具和干粮上山,吃住在山洞,睡觉就在腰间拴根绳子,另一头在老树根上打个结,以防夜里翻身掉下悬崖。为了早日修通公路,毛相林在山上住了3个月没回家。

  修路远比想象的难。四周陡峭岩壁,很难找到落脚之地,胆子大的腰系长绳站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高的悬崖边钻炮眼,先炸出一小块立足之地,再用锄头、钢钎和大锤,一块一块把石头凿下来。

  村民杨亨双回忆,有一次钻炮眼,他站在悬崖边,腿抖得凶,头顶还不时掉碎石。就在那时,毛相林说,你们都别动,我先下去探探底,一个人系上绳子下去了。工地上,遇到危险情况,毛相林总是第一个上,最重的活总是他带头干。

  参与修路的下庄村村民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参与修路的下庄村村民把“厨房”搬到了施工现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路必须修下去,人不能白死”

  开工修路第三年,不到两个月,接连有2名修路的村民献身。

  26岁的村民沈庆富,在修路时被一块巨石砸中,滚下几百米深的山谷。安葬沈庆富没多久,专门从外地回乡修路的36岁村民黄会元,也被滚落的石头砸中。

  村民自发前来,为黄会元送行。看着黄会元悲痛欲绝的家人,毛相林无比愧疚,他声音颤抖着问大家:“如果再修下去,可能还要死人。今天大家表个态,这路到底修还是不修?”

  “修!”有人大声吼道。回应的人,正是黄会元的父亲黄益坤。“我儿子死得光荣。路必须修下去,人不能白死。”老人说。

  在场所有人举起了手。毛相林忍住泪水,立下誓言:就算我们这代人穷10年、苦10年,也要把路修下去,让下一代人过上好日子。

  此后,又有4名村民为修路献出了生命。为早日走出大山、拔掉穷根,下庄人没有退缩。2004年,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人用了整整7年时间,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2米宽的机耕道。

  这是他们走出大山的路,这是他们走出贫困的路——下庄人祖祖辈辈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毛相林(前)经过下庄村用于农业生产的水池(2020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7岁的下庄村村民杨元鼎在自家开办的民宿内整理床铺(2020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

  虽然出山公路通了,但在当时,大多数下庄村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下。毛相林“趁热打铁”,带领村民种植柑橘,力争尽快脱贫。

  不曾想,村里的500亩柑橘生虫,几乎绝收。毛相林召开村民大会,当众检讨:“发展产业不能靠蛮干,做事不怕失败,关键是要从失败中找到原因。”

  村民们又一次支持他。大家说,当年修路那么苦都过来了,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

  县里派来了柑橘栽种技术专家,手把手培训村民。几年后,村里柑橘产业“起死回生”,去年柑橘产量接近40吨。今年的柑橘就要上市了,毛相林说,产量比去年还高。

  今年61岁的毛相林,把最好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2015年,下庄村整村脱贫;到2019年底,全村累计64户269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29%,人均收入达1.2万元。

  从这条路走出的年轻后辈,正在接棒家乡的振兴事业。29岁的毛连长,回到下庄做电商,叫卖柑橘、西瓜等土货;27岁的彭淦,是下庄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

  毛相林还有更大的梦想:不单下庄人要走出去,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近年来,巫山县发展乡村旅游,下庄村19栋农房改造成民宿,开始接待山外来的游客。“再过两三年,旅游搞起来,我们的收入还会翻番。”毛相林信心满满。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再添新通道

  • 南京大屠杀又添新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11-08 15:29
2023年11月7日,俯瞰江苏省泰州市天德湖公园景色。
2023-11-07 15:35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11-06 16:19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2023-11-06 16:18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10-26 13:16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10-14 23:36
醉美阿尔山
2023-10-09 10:22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10-08 16:39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