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全国政协常委白庚胜:中华文化源自乡村 反哺乡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56个民族一起奔小康,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独龙族、布朗族、基诺族等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推出《百年承诺 千年跨越 五十六个民族一起奔小康》系列节目,邀请少数民族界全国政协委员走进光明日报全媒体演播室,讲述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实现的历史性跨越。
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乡村中来,将文化资源动员起来,能够为乡村建设服务。本集节目,我们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纳西族)讲述丽江和东巴文字如何走向世界,以及他对文化资源反哺乡村建设的建议。
中华文化的根基在农村、农民、农业当中。5000年来,我们是个农业的民族,我们在乡村里哺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以应该动员这些文化资源,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
过去大家都不知道有一个民族叫纳西族,后来知道,纳西族是母系社会,80年代、90年代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云南丽江各级政府努力之下,他们打造了文化品牌,打造出泸沽湖边纳西族摩梭人旅游,现在每年接待的游客达到几百万人,实现了当地经济的富足,人民的自豪感。
丽江有种文字叫东巴文字,过去东巴文字是象形文字,在解放以前被污蔑为“牛头马面”;解放以后,我们党和国家保护文化遗产,丽江市委市政府充分地活化文化遗产,东巴文字滋生出东巴画,文字变成了艺术品,走遍全球,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创新。
出品人:张政
监制:陆先高 毕玉才 杨谷
策划:宋乐永 张宁 赵洪波 战钊
记者:季春红 肖春芳
虚拟技术:肖春芳 张佳兴
素材整理:张瑜 赵金悦 潘迪
文案:赵宇豪
剪辑:张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