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李健:经济学视角解读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56个民族一起奔小康,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独龙族、布朗族、基诺族等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推出《百年承诺 千年跨越 五十六个民族一起奔小康》系列节目,邀请少数民族界全国政协委员走进光明日报全媒体演播室,讲述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实现的历史性跨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侗族),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李健,来自于北京理工大学,侗族,研究的领域是微观经济学。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围绕着粮食安全来展开。这项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真正地确保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第二,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历史性的胜利,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很多人特别关心贫困户的未来发展问题。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第三,我们国家18亿亩耕地,相对于现在的农村人口来讲,人多、地少,农民的收入有局限,严重制约了我们国家小康社会的建设。所以要建设新型城镇,让农村多余的劳动力、多余的人口转移到小城镇中。
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高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这个比例越高,说明产业结构越低级化。所以,不管是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也好,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应该往城市转移,但是往大城市转移了,又会带来大城市病。因此,中央提出要建设新型城镇,我觉得很精准,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也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
出品人:张政
监制:陆先高 毕玉才 杨谷
策划:宋乐永 张宁 赵洪波 战钊
记者:季春红 肖春芳
虚拟技术:肖春芳 张佳兴
素材整理:张瑜 赵金悦 潘迪
文案:张蕃
剪辑:张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