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小亢
近日,大学退学贴吧引起网友围观,40万帖子,4万粉丝关注,各类大学退学生在这里畅谈退学前后的心路历程,其中不乏从清北名校王牌专业退学复读的学生,看后令人感到心酸又励志。
据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三年级退学的杜青云,二战高考,再夺湖南省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退学生王宇航,因所学的自动化专业与自己的想象有出入,毅然选择退学复读。除了这些金字塔尖的学生,还有种种因理想与现实不符而退学的例子。
人生不是一次性的,佩服这些学生及时止损、从头再来的勇气。然而读完他们的故事,才算是真正深入了解了大学退学生这一“校园弱势群体”。
退学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点:对录取学校不满意导致动力缺乏、发现专业不适合但转专业无门、竞争激烈导致成绩不理想、家庭或身体原因导致无法跟上课程、沉溺娱乐耽误了学业、就业升学形势严峻导致厌学等。
“想变好,但是什么都改变不了。”其中一名退学生的一句话说中了问题的关键。有人打趣道:“行而上学,不行退学”。“不行”是退学的症结所在,而其中既有学生自身选择和机遇的因素,也有高校普适性管理方式与学生个体情况偏离的原因。
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愈加明显,但高校教育仍然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不放弃任何一名掉队的学生。这些经过高考后本来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学生们,在经受高校的大众化教育洗礼后,产生了个体上的差异。而此时就更加凸显出人本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定制化的职业规划课堂,都应该在大学教育中普遍开展。学生的抵触情绪与厌学心理,应该在萌芽期得到纾解,才不至于积重难返。高校的大班里往往人数较多,仅凭一个辅导员很难全面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状态。因此,小班管理和学生助理代管机制也可以被采用,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帮助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讨论出眼前困境的最优解和次优解。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难度很大的转专业制度,是造成名校学生退学重新高考的一大因素。部分高校规定“转专业唯成绩”,即成绩位于全班前几名才有资格转专业,实际上是不尽合理的,不喜欢某专业的学生,很难在该专业课程上拿到高分,这就剥夺了大部分学生的二次选择权。今后高校能否将转专业考核的重点放在考试上?多为真心想要更换专业的学生一些机会。
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下,退学生们只有打碎自己以谋变。放弃是一种勇气也是权利,但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从头再来意味着社会年龄的错位、过往付出努力的白费和依旧不明朗的未来。如果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他们本可以不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这些校园里的“弱势群体”,的确值得高校重视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