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改革创新添活力 幸福美好新生活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改革创新添活力 幸福美好新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2021-06-03 11: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兰州

  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

  本报记者 银燕

  “这里有许多同龄人,一点不孤独。”虽然已经91岁高龄,但田泽民依然精神矍铄。他还加入了老年合唱团,正为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进行排练。

  在甘肃省第一家“公建民营”养老项目——兰州安宁孝慈苑,老人们笑容满满。

  2018年,田泽民卧病在床,老伴儿身体也大不如前。为获得专业护理照料,田泽民老两口一起入住孝慈苑。

  通过专业评估,护理部为田泽民专门制定了康复护理计划。日复一日的肢体康复训练、专业护理和合理饮食,让老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了不少。

  在孝慈苑,70岁的柴德满也感觉很温暖。“这就是我的家,护理员待我们很亲切。”柴德满来自农村,没有固定收入,只有侄女、侄子两个亲人。入住兰州安宁孝慈苑后,他又找到了新的“家人”。

  在孝慈苑,像柴德满这样由政府兜底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共有16人。他们在这里生活和康养,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钱。

  2016年,兰州市安宁区政府投资建设的孝慈苑成立,拥有养老床位400多张,同时承担安宁区社会福利中心相关职能,提供机构、社区、居家、医疗康复一体化的养老服务。这个项目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单位”。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兰州市新增优质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100张。当地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全市有4家公办养老机构由社会力量承接运营;全市养老机构从“十二五”末的16家增加到32家,对有入住意愿的特困人员进行集中供养,实现了应收尽收。

  张掖

  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本报记者 付 文

  “咩咩咩……”天还没亮,兰永花就一头扎进了棚圈,新引进的一群小羊羔正张大了小嘴嗷嗷待哺。

  这里是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桦树台子养殖区。去年1月,兰永花在此盖起600平方米的棚圈,发展舍饲养殖。“从市场购买羔羊喂养,一只利润300元左右。”

  兰永花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149户牧民中第一户签字搬离的人。“政府给我们搞过电焊、餐饮等技能培训,我还是习惯干养殖的老本行。”兰永花说。

  张掖市把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天字一号工程”。目前,张掖段整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并全部通过省级复核验收。

  与此同时,当地持续抓好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组织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多亿元。3年完成营造林163.87万亩,修复“三化”草地170万亩,带动全市近3年每年造林面积均达到50万亩以上。

  “近年来,我们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到‘凡不符合国家生态环保政策法规的决策一个不能定、项目一个不能上、事情一件不能办、活动一项不能搞’。”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表示,坚决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天水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本报记者 王锦涛

  “可算是要拆了!”听说自家居住的片区要改造,天水市秦州区枣园村陈家庄片区居民王锁军心中石头终于落地。这些年,生活的环境脏乱差,一到冬天还要自己烧炉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搬到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去。

  陈家庄片区是典型的城中村,违章建筑多、人居环境差、安全隐患突出……今年初,天水市启动了陈家庄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计划在原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安置小区。

  “住户在家的时间就是我们工作的时间,一趟解决不了就多跑几趟。”天水市城市更新服务中心安置科负责人龚雷雷介绍,此次安置房共配备了14个户型,从87.24平方米的两室两厅到138.84平方米四室两厅不等,可供不同需求的居民挑选,同时,水、电、暖、燃气、通信等设施配套也一应俱全。“现在呀,就只等着‘上楼’了。”王锁军满是希冀地说。

  2020年4月,天水着眼于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开展城市更新专项行动,通过公开招标、融资、房屋征收、安置房建设和回购安置、土地开发出让、返还投资等方式,完善城市更新流程步骤,规范工作环节和运行渠道,摸索出了一套紧贴天水实际、行之有效的城市更新发展模式,让许多人“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旧房危房变新房”。

  “城市更新将让城市功能升级,城市发展方式迭代。”天水市副市长张栋梁说,同时,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格局将更加合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重要支撑。

  定西

  引来洮河水 生活更甘甜

  本报记者 赵帅杰

  进门最显眼的位置垒起一座水池,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流了出来,“一天24小时都有。”赵俊海激动地说。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定西市,自古“苦瘠甲天下”,水资源匮乏,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水资源瓶颈严重制约定西经济社会发展。20世纪50年代,甘肃省委决定引洮河水上陇东董志塬,却因种种限制,工程被迫停止。

  随着经济、技术条件日益成熟,引洮工程再次启动。2006年底,九甸峡水利枢纽正式开工建设,甘肃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拉开帷幕。

  挖渠、埋管、引水入户……期盼了半个世纪的引洮工程修到家门口,山区群众纷纷投工投劳,主动加入工程建设队伍。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陇中大地实现了从“水比油贵”到“源头活水”的跨越。截至目前,定西市受益区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以上,集中供水率超过93%,近19万亩农田终于“解渴”。

  “攒劲,甜!”通水那天,赵俊海对着水龙头猛灌几口。过去因缺水不敢养牲口,如今他和老伴不光经营着40亩梯田,还搞起家庭养殖,“7头牛、10只羊,每年至少增收3万元。”赵俊海信心满满。

  有了水资源,致富路更宽。初夏时节,站在沟壑纵横的黄土梁上,映入眼帘的是满坡绿田,冒芽的玉米、抽穗的小麦长势喜人。“自从引来洮河水,山区还建起食用菌基地,群众农闲进棚务工,腰包越来越鼓。”定西市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王继宗说。

  兰州新区

  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

  本报记者 付文

  “一次都不跑,实在太方便了!”近日,兰州新区推出“一次都不跑”政务服务事项改革,让刘东东尝到了甜头。

  刘东东是兰州新区一家水务公司的职员。5月11日上午,他通过兰州新区政务服务网,办理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承诺备案,在申报事项时选择了“邮寄要件到窗口”。5月12日,生态环境局驻政务大厅工作人员收到其提交的资料后,快速进行审批,并通过综合速递平台,将办理结果邮寄给了刘东东。

  为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兰州新区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邮政速递”综合速递平台,切实解决政务服务中群众办事“验”材料、“取”结果的“堵点”和“痛点”,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

  “目前,620项政务服务事项被列入‘一次都不跑’政务服务事项改革。”兰州新区经发局副局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侯成武说。

  从建设初期专注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配套,到2017年以后系统谋划推进改革,兰州新区在率先落实国家和省级重大改革任务基础上,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全方位推进系统改革。

  如今,兰州新区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和开办时间大幅减少,前期费用下降70%,生产经营成本降幅20%。

  “去年,我们克服疫情等重大影响,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3%。今年,同比增长20.2%。”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表示,我们将抢抓国家重大政策叠加机遇,苦干实干,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争当改革发展排头兵。

  东乡

  扶贫车间拓宽致富路

  本报记者 银燕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大树乡南阳洼村,东乡族妇女马林红的生活,因为扶贫车间的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没读什么书,在外打工没攒下什么钱,还见不到孩子,我们就回来了。”马林红说。

  东乡族自治县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带,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短短几年时间,贫穷落后的东乡县发生了巨变。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2019年8月,为解决脱贫致富产业带动问题、解决农村贫困妇女就业增收问题,帮扶企业辽宁方大集团和当地一家公司合资,在大树乡南阳洼村办起扶贫车间。全自动绣花机、缝纫机、熨烫机一应俱全。车间建好后,马林红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了名。由于踏实肯干,马林红被选为车间主管。

  “我几个月的工资在6000元左右。”马林红又开始学电脑,变得更积极、自信。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按照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要求,厦门市和湖里区两级累计投入东乡帮扶资金4.7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93个。自2013年以来,中石化集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4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7个。方大集团、碧桂园集团等一批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社会化帮扶。方大集团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7个,遍布全县18个乡镇60多个村,盘活运行扶贫车间31个,创造了97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7500多人就业。

  如今,发展产业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念头在东乡族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