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母亲河畔的中国】甘肃兰州:在黄河边找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钥匙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母亲河畔的中国】甘肃兰州:在黄河边找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钥匙

来源:光明网2021-10-18 13: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丛芳瑶)黄河,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诞生于这条大河之中。千百年来,这条母亲河不仅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更创造出了令世界为之侧目的灿烂文化,可以说,保护好这条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举办的“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甘肃兰州,探访这座城市在保护母亲河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

  建堤护岸 让城市与大河和平共处

  在沿黄河九省区中,甘肃省兰州市是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兰州段全长约150.7公里,其中城区段河道47.5公里,占全长近三分之一。因此,防洪工作对兰州市来说尤为重要。

【母亲河畔的中国】甘肃兰州:在黄河边找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钥匙

黄河兰州段 光明网记者 丛芳瑶/摄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自古就是安民兴邦的大事。近年来,兰州市加大了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先后实施了“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措施。16日,采访团来到了兰州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实地采访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兰州黄河风情线综合环境治理和景观建设情况。

【母亲河畔的中国】甘肃兰州:在黄河边找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钥匙

兰州百年大桥——中山桥 光明网记者 丛芳瑶/摄

  黄河河道管理站副站长施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于2020年11月30日前完成,已完成治理河道长度51公里,新建堤防11.79公里,新建护岸24.28公里。工程全部完成后,兰州市的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级别,对应洪峰流量也达到了6500m³/秒,有效保护了兰州城区不受洪水灾害威胁,使得兰州整体防护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而作为该项目点之一的兰铁取水泵站,更是通过新建观景平台、打通滨河漫步道等民生工程建设,成为黄河兰州段上特别的存在。

【母亲河畔的中国】甘肃兰州:在黄河边找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钥匙

兰铁泵站。当地供图

  兰铁泵站建于上世纪末,主要为原兰州铁路局提供水源。2008年兰铁局使用自来水后,该泵站被废弃。在打造黄河风情线大景区过程中,兰州市将泵站改造为观景亭,连通漫步道和人行道,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站在亭中远眺,黄河水浩浩汤汤、如玉带般从脚下蜿蜒流淌,大河两岸绿树成荫,市民们在步道上散步、健身,形成了黄河岸边一道和谐靓丽的风景线。

  修复湿地 给动物一片栖息的乐土

  保护母亲河,整修河道、坚固堤坝是一方面,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黄河两岸生态系统、弘扬黄河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县是黄河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洮河、湟水河、大夏河3条支流在此交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3座大型水库立于其中,被称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

【母亲河畔的中国】甘肃兰州:在黄河边找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钥匙

刘家峡大坝 光明网记者 丛芳瑶/摄

  永靖县不仅地理位置优越,黄河古文化也在这里沉淀、聚集。这里既有开创于十六国西秦时期的炳灵寺石窟,也有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在这里可以看见蓝色的黄河,也能观赏到“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的奇特景观。可以说,受黄河滋润,永靖县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因此,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文旅产业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大题。

  据临夏州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为改善生态环境,近几年,该地区先后制定落实了《临夏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临夏州全面推行湖长制工作方案》《临夏州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在全州8县市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完成人工造林79.51万亩,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2.75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11.38%,生态保护屏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母亲河畔的中国】甘肃兰州:在黄河边找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钥匙

太极岛生态绿道公园 光明网记者 丛芳瑶/摄

  与此同时,当地还加强了对黄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据黄河三峡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李世忠介绍,管理站对辖区内的重要湿地实行重点保护,安排专门管护人员进行日常巡护;同时,在黄河沿岸建成16公里绿化带,在太极岛建立固定的候鸟人工食源地,控制非法捕杀行为,提高了自然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经过努力,目前来到这里栖息越冬的候鸟有2万余只,种类也由原来的26种增加到了47种,现在这里俨然成为候鸟的“乐园”。

【母亲河畔的中国】甘肃兰州:在黄河边找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钥匙

太极岛生态绿道公园 光明网记者 丛芳瑶/摄

  此外,永靖县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黄河文化、炳灵文化、非遗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百花齐放,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开始吸引八方来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与传播手段,从这里走出去的黄河故事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九曲黄河边一篇动人的章节。

  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冲破山谷奔涌向东,每一段都有各自的风景与故事,每一段都需要人们用心去守护,这不仅是守护一条河流,更是守护这条大河孕育出的人文历史与幸福生活。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科威特王储米沙勒

  • “海巡08”轮在上海列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2023-09-15 16:49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09-12 15:59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2023-08-30 14:56
2023年8月23日,山东省荣成市海岸风景醉游人。
2023-08-25 15:39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08-24 16:28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2023-08-22 15:32
近年来,该地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种植芡实,形成特色产业
2023-08-21 19:51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2023-08-19 10:26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08-18 17:50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2023-08-17 16:14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2023-08-15 16:16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08-14 15:14
颐和园自古就是皇家的避暑胜地。
2023-07-31 20:21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07-30 16:45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2023-07-27 16:50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07-19 21:40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2023-07-18 14:11
2023年7月14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07-18 10:13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07-17 15: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