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魏鹏
光明日报推出的十集系列短片《思想伟力,实践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以身边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具体的情节,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向大众娓娓道来,以和风细雨的形式浸润民众心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短片第三集《传统文化:既不走样,更有新样》。这集短片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故事,让人倍感亲切又眼前一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深度上看待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上继承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上发展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面孔新样态出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里,出现在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在这方面,《传统文化:既不走样,更有新样》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借鉴,给人启示,引人深思。
一是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不走样。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航程中的风风雨雨,只有夯实根基、稳固根本,才能坚定自信、屹立不倒。然而,坚守传统文化并不是复古泥古,而是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短片从民间绣娘的传统纹样到泥人张第六代传人的传统手艺,从笔墨纸砚到传统古建的保护与传承,在故事展开中让人感受到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执着,更感受到了他们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的努力。
二是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不重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丰厚的历史资源,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文化发展永远处于进行时,没有创造性转化,传统依旧是传统,永远不会变成现实;没有创新性发展,历史依旧是历史,永远不会走向未来。只有让传统的文化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用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推广开来,文化才能薪火不息、生命不止。
三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广泛传播中才能更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增加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认同。短片中,苗族老人潘玉珍、布依族姐妹让中国特色的民族服饰登上伦敦舞台,导演高岩以陶瓷为载体,以景德镇为出发地,留下创新传统的全新思考。他们都将古老的美丽记录下来、传播开来,让人们惊叹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中华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智慧。
(作者:魏鹏,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