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书写在“云端”的冰雪日记
——“‘冬奥有我’冰雪志愿者日记”专栏侧记
夜晚时分,结束一天的日程,走出办公区的程浩生伸了个懒腰,他决定给远在澳门的父母打一通视频电话——这是他以奥林匹克大家庭(OFA)澳门志愿者身份参加培训的第一天,他想把这份喜悦与家人分享。
冬奥志愿者 程浩生
“这是今天同学们帮我拍的小视频!”一面说,他一面将有意思的照片、视频发在家庭群里,群里一下热闹了起来。“过年虽然不在大家身边,但我会把在这边的生活做成视频发给你们,放心吧!给你们拜年啦!”程浩生举着手机,问候着屏幕那头的家人。
冬奥志愿者 张渊沫
在不远处的鸟巢,来自清华大学的张渊沫也结束了一天的培训,正和同学们向宿舍走去。这时,一个男生忽然说道:“你们快看,今晚的星星好亮!”大家抬起头,穿过鸟巢体育场的金属框架,望向漫天星辰的夜空。伙伴们开始欢呼,张渊沫举起手机,将相机调成夜间模式,她想留住这片星空。
“星光不负赶路人,冬奥,我们准备好啦!”走在最前面的同学将手机调至自拍模式,用镜头记录下了身后的伙伴——一群青春烂漫的学子,一段备战冬奥的时光。
冬奥志愿者 那吉达提·热甫克提
同样漫步在星空下的,还有那吉达提·热甫克提。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他,之所以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还要从2019年说起。那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与父亲一起看国庆直播,当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出现在方阵中时,那吉达提的眼里涌现出光亮——他想加入这个集体。
“只有参加了祖国的盛大活动,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有多爱国!”那吉达提自豪地说。成为志愿者后,他每天都会录几段视频,记录自己与冬奥的故事。
冬奥志愿者 李林蔓
与那吉达提一样,李林蔓也是怀着拳拳赤子心加入的冬奥志愿者行列。作为新闻宣传员,她有一个小小心愿:用镜头,将每一位志愿者的笑脸都记录下来!很多年以后,这一定会是段美好的回忆!
冬奥志愿者 邱震宇
点击图片进入Vlog《中传暖心大礼包开箱》
说到用镜头记录,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邱震宇从成为志愿者那天起,就开始创作自己的“冬奥日常”了——“各位小伙伴,学校为我们准备了一份‘冬奥大礼包’,你们猜猜……”一条沉浸式Vlog《中传暖心大礼包开箱》出现在他的朋友圈;“还有12小时,我们就要开始为期两天的培训了”很快,第二条《播报志愿者培训的一天》也完成了。每条Vlog下面,都有很多老师、同学的留言与点赞。大家都通过他,了解冬奥志愿者的日常!
点击图片进入“冰雪志愿者日记”漫画板块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刘思琪,擅长用细腻的画笔记录周围发生的有趣故事。在她的手上,一幅幅精彩的志愿者漫画新鲜出炉:“踏雪出征啦”“瞧,我拿到了冰墩墩”……志愿者间发生的有趣故事,被这个外号“鸭鸭”的姑娘记录在了画板上。
一条条视频、一幅幅漫画就这样在同学们之间,传播开来。
李品是在一个冬奥工作群里看到学生们创作的视频和漫画的,作为北京颁奖广场志愿者经理,看着学生们精神饱满、活力四射,他非常开心。
北京颁奖广场志愿者经理 李品
“成为冬奥会志愿者,对同学来说是一生难忘的经历,我非常支持他们在工作之余花些心思记录集体生活”。李品的工作,就是和青年志愿者打交道,他希望通过冬奥会,让孩子们汲取养分、收获成长。
“同学们,到了那边要服从指挥,注意休息!”北京大学的老师陈舒雨嘱咐着即将前往志愿者之家的同学们;“孩子们照顾好自己,你们是最棒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老师张佳宁在送学生们坐上前往奥运村的大巴时深情嘱托……
老师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孩子们,而懂事的同学们也在用短视频的方式回应老师的关切——“我们来到红庙进行封闭管理啦,万事俱备后就进入冬奥会驻地!”“这是我每天都要练上百遍的手势,用来指引嘉宾到指定区域”……
一条条视频,记录了青年志愿者的日常;一段段独白,讲述着七彩青春与冰雪相遇的故事。一份初心,一种责任,那是他们与北京冬奥会共同的记忆。
青春,正当时!
后记:
北京冬奥会上,一定不会缺少拼搏与奋斗的底色,也不会缺少向上、不弃的品格,而这些美好的品质,正通过一个个阳光向上、开朗大方的青年志愿者,向各国、向世界传递。
点击图片进入“冰雪志愿者日记”专栏
学生志愿者喜欢拍照、摄像,愿意用他们的方式记录生活,在高校的支持下,光明网联动小红书,推出了“‘冬奥有我’——冰雪志愿者日记”专栏,以Vlog、图片故事、文字日记、漫画等形式,记录志愿者的所思、所为、所悟。由青年志愿者带头,冬奥“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的精神将影响更多中国青年。
(光明网 董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