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千万雪花,竞相开放……”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雪花》篇章里,现场数百个孩子手持和平鸽形状的道具灯,在鸟巢中无拘无束地起舞、奔跑。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上95%的表演者为青少年,其中这些小小“雪花”“和平鸽”大部分是首都中小学生。一张张稚嫩的面庞下,有哪些特别的心情和感受?光明网带来“冬奥有Young”系列,为您讲述他们台前幕后的故事。
——————————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演出,非常自豪能够代表中国的少年儿童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精神风貌。
我们这一群小演员对于大型演出的经验不足,排练过程中困难重重。每次联排后,导演都会对我们的动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我们去做更多、更新的尝试,因此每次联排后动作都会有较大的变动,有时甚至会推翻以前练习的所有动作去重新编排。即使临近开幕式正式表演时,动作依然有不少修改,这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挑战。

手举和平鸽的杨惠霓 受访者供图
鸟巢面积很大,而演出时地屏上又没有点位,需要我们一遍遍地熟悉场地,通过找不动的标志物力求精准地给自己在场内定位,否则就会影响全场的整体画面。为了节目效果,我们经常在场地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随着开幕式的临近,联排时间也越来越长。随着排练时长和次数的增加,我们对动作也越来越熟悉,甚至身体上都对动作形成了肌肉记忆,舞台表现力也越来越强。
在这次排练中,最小的同学只有二年级,我作为六年级的大姐姐会经常帮助她们,在她们有不标准的动作时及时纠正。隔离期间,我们也会帮助小同学梳头发、收拾东西,这是我们北京小学金帆舞蹈团“大手拉小手”的优良传统,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将这种传统发扬和延续下去。
活动中,老师们对我们的照顾也无微不至。我们第一次去鸟巢训练时没有经验,不知道场馆内会那么冷,老师们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披在我们身上,生怕我们着凉。我想,当时老师们也一定很冷,但他们仍愿意把衣服给我们穿,便感到暖意在心间氤氲开来,空气中弥漫着温情的热度。
虽然过程有些坎坷波折,但经过几个月的辛勤付出,我们的节目最终在大众面前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讲述人:杨惠霓(来自北京小学六年级,12岁)
采访/整理:黎梦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