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干劲足,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稳中求进开新局①)
雨水时节,春管正忙。江苏省射阳县长荡镇甲侯村园东家庭农场内,机器轰鸣,植保机在800多亩麦田里穿梭施肥。农场负责人丁元东笑着望向田间:“今年小麦长势好,亩产有望超过1100斤。”
从田间地头到项目工地,从商场超市到工厂车间,从沿海港口到内陆口岸,东西南北中一派生机勃勃,14亿多中国人铆足了干劲!
一年来,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十四五”迎来开门红。
持续恢复,来之不易
刚开年,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有好消息: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8K AI画质芯片,1月份海信电视零售量、零售额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2.2%、24.3%。
海信视像助理副总裁、制造中心总经理李炜说,疫情暴发以来,尽管经营遭遇不少困难,但公司坚持加大研发投入,一批给力的新产品在海内外市场走俏。
企业发展之喜,是中国经济强劲韧性的生动写照。一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书写了来之不易的“十四五”开局答卷。
这是一份彰显实力的答卷——
2021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划设的高收入经济体人均水平门槛;货物贸易额、外汇储备余额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对外投资、消费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25%左右……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影响力均实现提升。
这是一份成色十足的答卷——
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比上年增长29.9%,包裹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5%……着力提质增效,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这是一份暖意融融的答卷——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比上年增长14.6%,人均报销医疗费增长21.1%……加大民生投入,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杠杠的”。
主动求变,动能澎湃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新机遇,也引发新挑战。直面“危”与“机”,广大市场主体纷纷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奋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浙江义乌,爱普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十几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近10万件LED灯产品装车出库,发往全国各地。公司董事长黄云龙介绍:“受疫情反复等影响,公司订单一度大幅下滑,但通过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经营日渐向好。”
近半年,爱普特向直播带货增加人手和投入,黄云龙坚持每天上阵和团队直播到子夜。在他看来,“中国市场这么大,只要努力干,不愁没发展。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加大投入。”
企业经营之变,折射经济发展之变。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产业转型升级步履不停,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澎湃。
最近,地方两会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天津提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上海提出全力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安徽提出2022年要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左右。“一批深耕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势兴起,汇聚创新创造的巨大活力。”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牛弩韬表示,下一步将支持更多中小企业练就“独门绝技”,成长为“单项冠军”。
上亿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动力和活力之源。氢动力、5G技术、无人驾驶……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先后参与研发了国内首台无人驾驶拖拉机、首台5G+氢燃料无人电动拖拉机等产品。“目前,公司研发的智能装备应用效果良好,去年以来无人拖拉机已在不少地方播种和水田整地作业中得到推广。”中国一拖技术相关负责人王东青说。
科技创新驱动增强,中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步步铿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已上升到第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与GDP之比达到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政策发力,信心坚定
2022年,中国经济仍需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4%,较去年10月份预测值下调0.5个百分点。此前,世界银行、联合国均已下调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增多。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是要缓解三重压力,逆对经济周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认为,2020年一季度经济下降6.8%、跌了一个“坑”,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长18.3%、上了一个“坡”,2022年要过一个“坎”。把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
在山东济南,跨黄河桥隧项目下的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项目正加紧施工,这是山东日前发行约800亿元专项债投向的项目之一。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总会计师范云天说:“专项债资金及时到位,撬动5至10倍的社会投资,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今年以来,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进度提速,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截至1月底,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840亿元,完成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额度的33%。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接连发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1.46万亿元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各地;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精准实施更大力度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从今年初开始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2022年,前进道路上仍有不少激流险滩,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宁吉喆表示,我国发展韧性强、潜力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没有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没有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要同心协力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在一系列挑战面前,中国经济坚韧向上,增速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成为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重要引擎。”新加坡时政评论员翁德生说,相信中国能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奋进的中国,一起向未来!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