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好消息连连,黄河三角洲迎来绽放的春天
首页> 时政频道> 要闻 > 正文

好消息连连,黄河三角洲迎来绽放的春天

来源:科技日报2022-03-03 08: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好消息连连,黄河三角洲迎来绽放的春天

  向总书记汇报新变化

  开栏的话 回顾2021年,1月到北京河北、2月到贵州、3月到福建、4月到广西、5月到河南、6月到青海、7月到西藏、8月到河北、9月到陕西、10月到山东……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脚步不停歇,对如何迈好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作出了细致深入的部署。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向总书记汇报新变化”,让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聚焦这些省区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一年来的新作为、新变化。

  这个镜头,让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终身难忘:2021年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他走进豆田,俯身摘下几个豆荚,轻轻用手捻开,一颗颗大豆“跳脱”出来。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然后将一颗豆粒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总书记用手捻开的那一颗颗豆粒,就是我们培育的‘齐黄34’。”作为大豆品种“齐黄34”的育种人,徐冉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感受到了鼓舞和力量。

  盐碱地被称为不毛之地,重度盐碱地更被视为土地的“绝症”。但对中国来说,土地资源是宝贵的,抗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提高土地增量很有意义,对中国粮仓、中国饭碗也能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正因为此,长久以来,以徐冉为代表的中国科研人员扎根在广袤的盐碱地里,挥洒智慧和汗水,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成为他们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科技日报记者联系到王建林的时候,这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东营基地)主任正在试验基地里忙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盐碱地利用的重要指示,他的重量级新成果应运而生——可将高产、优质、耐盐三者聚合的“盐黄香粳”新品系。

  时间是去年11月6日。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邀请相关专家对“盐黄香粳”进行了实打测产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在东营现代农业示范区含盐量为千分之六的盐碱地上用微咸水灌溉,“盐黄香粳”实现了515.31公斤的平均亩产,外观品质达到了一级米。

  以著名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为组长的专家组评价很高。他们认为,“盐黄香粳”在千分之六的盐碱地上试种成功,实现了高产、优质、抗逆的协调,为滨海盐碱地利用微咸水种稻进行改良,实现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统一提供了可行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黄河三角洲时指示:“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如今,在东营基地里,李振声院士、李家洋院士、杨维才院士、曹晓风院士等团队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盐碱条件开展了“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边际土地效益扩增与藏粮于地技术”“大豆功能基因组学与耐盐碱大豆品种选育”“耐盐粳稻突破性新品种选育”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选育了耐盐大豆、水稻、小麦、甜高粱、玉米、田菁、长穗偃麦草等作物品种,提纯复壮了中国湖羊品种,提出了建设“滨海草带”战略构想,构建了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

  王建林告诉记者,正因为“盐黄香粳”在国家和山东区域试验中表现优异,他正在推动同时开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有望在明年初通过审定。

  在东营基地不远处,坐落着中国农科院东营耐盐作物研究中心。眼下,这里也在快马加鞭,围绕着盐碱地农业、绿色生态、种业创新等方面开展中紫水稻、小黑麦、糯玉米、大豆、苜蓿等课题研究。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科研人员在忙活,科研管理服务人员也在忙活。

  春节过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守宝一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他向记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农高区后,我们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谋划工作任务和落实措施。”

  黄三角农高区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是其基本任务。

  据王守宝透露,该区将落实措施分解为五大方面的项目,即扛起国家战略使命任务,夯实应用技术科研条件建设,构建盐碱地生物种业创新体系,突破一批盐碱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模式,打造盐碱地农业规模化高水平应用场景。

  三月初的黄河三角洲,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景色宜人。

  但徐冉却无暇欣赏这些景色,有更重要的任务等待着他:“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今年我们加强了耐盐碱大豆育种研究,扩大了耐盐碱大豆种质筛选、杂交组合配制和大豆耐盐碱鉴定技术研究,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培育出耐盐碱能力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大豆新品种。”

  在他心目中,乘着党中央重视大豆战略安全的春风,屡破纪录的“齐黄34”又瞄准了下一个新纪录。

  他很有信心。

  (备注:本文开头第一段冒号后整段情景描写源于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刊发于2021年10月28日,系原文摘抄。)

  ◎本报记者 王延斌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沪港高铁动卧列车准备就绪

  • 西藏:拉萨举办第二届锅庄舞大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