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只要我心中有个太阳,
心灵就不会黑暗无光……”
这是北京市盲人学校30名师生合唱团在
今年北京冬残奥会
城市火种采集现场演唱的歌词。
这温暖且充满希望的歌曲,
也是很多残障人士的心灵写照。
而也有那么一群人,
为了能让他们心中的“太阳”更亮而努力着……
今天是全国助残日,
我们走进北京市盲人学校教师群体,
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今年44岁的沈雪飞,
来到盲校任教已有21个年头了。
除了老师,
他还是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校友。
因为有视力障碍,
让沈雪飞在初中时期不得不选择来到了盲校。
“来盲校之前,我觉得人生没有方向,
也不知道将来能干什么。”
可在盲校时间越久,
沈雪飞越来越觉得盲校在慢慢改变他,
一种无形的归属感也随之而生。
“毕业后,其实有很多选择,但是我没多想什么,
我看到招聘信息,我就报名了,
很幸运,我通过了考试,
成为了一名母校的教师。”
沈雪飞最后更是鼓励广大残疾人,
“我非常希望我们自己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子,
用自己的努力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已经来到盲校任教有11年的教师蒋莉,
原本是因为家里人有残疾人士,
所以想找一份关于残疾人教育的职业,
就这样,她便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盲校。
对残疾人教育方向零基础的她没想到,
刚上来,就面临着一个大难题。
学习盲人,
这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盲文的蒋莉来说
显得有些吃力。
这让刚开始本就力不从心的她产生了
迷茫的情绪。
但是,她看到孩子脸上如向阳花一般的微笑时,
决定咬牙坚持。
在很多老教师的帮助下,
蒋莉渐渐摸索到了适合这群孩子的教育模式。
“当有孩子提出要叫我妈妈时,
那种心情是无法言说地。”
说这句话的时候,蒋莉眼含泪水。
她告诉我们,
还有很多老师,比她更优秀。
他们有的放弃了高薪,
选择来到盲校陪伴这些可爱的孩子。
有的背井离乡,
只为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有的不断钻研,
只为了让这群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学校书记王小垂说,
在他和很多的老师交谈中,
他发现很多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希望所有残障人士
不因残疾而失志、失技、失梦。”
最后,他表示,
未来盲校会继续为所有残障人士
平等地融入社会、
平等地参与就业、
平等地追求梦想创造一些条件。
今天是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
活动主题是:
促进残疾人就业 保障残疾人权益
为此,社会各界都在为此付诸行动。
今年5月5日起,《马拉喀什条约》正式生效,这项条约意义深远,为盲人阅读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近日,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起,在“跨省通办”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服务。
5月13日,在第32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10件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为维护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据统计,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案件近4000件。
……
希望未来,
为残疾人而发出的“光”越来越多,
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心中的那缕光。
出品人
杨谷
监制
陈建栋
策划
靳铃涵 王媛
记者
王媛
拍摄
李航
制作
王媛
支持单位
北京市盲人学校
责编:岳沛 编辑:王媛
来源:光明网·目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