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三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一幅粤港澳同胞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
“一国两制”新发展。“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框架内,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三年多来,粤港澳三地坚持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并举,加快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轨道上的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已超2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430公里。广深港高铁、广深高速公路、广珠城际轨道等,穿过口岸,延伸港澳的发展空间;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在建的深中通道、深江铁路通道等,跨越珠江,拉近粤东粤西的差距;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快形成,5座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8000万标箱;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硬联通”让三地往来更快捷,“软联通”让要素跨境流动更畅通。大湾区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大胆闯、大胆试,努力变制度差异为改革红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港澳企业在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投资营商享受国民待遇;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首批“湾区标准”清单涵盖食品等23个领域70项标准。
民生连着民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大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港澳人心回归的关键所在。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在居住、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务实举措,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港澳居民来内地就业创业、工作生活。截至2021年底,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已超过8.51万人,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得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践的有力印证。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
全面开放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国际化优势突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三年多来,粤港澳不断破除壁垒、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优势,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努力建设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一流湾区。前海、横琴合作区建设,为大湾区全面提升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注入了强大动力。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园区入驻率已达90%,园区内有近百家优秀的金融机构,是境外金融机构落户前海的“桥梁”。引进境外资金的同时,大湾区普通居民也分享到金融开放的改革红利。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落地实施,“跨境理财通”试点正式启动,为大湾区个人跨境投资开辟了新通道。签署实施支持港澳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推动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升格为中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近日,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是继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方案后,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大湾区建设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必将对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新发展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创新驱动新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三年多来,大湾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全面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即将启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2家国家实验室、10家广东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20家香港、澳门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集聚众多国内外院士科学家以及港澳科研机构……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显著增强。2021年,大湾区内珠三角9个城市研发支出超3600亿元人民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7万家,专利授权量达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近10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报告预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走在世界前列的全球性科创巨头将超过10家,独角兽企业将超过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将超过1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
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粤港澳大湾区有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五个经济总量万亿级城市,其中深圳超过3万亿元,香港、广州超过2万亿元,佛山、东莞突破万亿元。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三年多来,大湾区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致力于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集聚国际高端资源,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不久前发布《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有望在2022年达到14.76万亿元,超越日本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
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当前,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大湾区建设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未来,大湾区将进一步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携手同心、破浪前行,奋力创造世界一流湾区建设新辉煌!
求是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