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戴旭光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是我们党总结人口发展历史经验、分析人口生育现实挑战、着眼民族复兴未来所作出的重要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前,各地各部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落实17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有关精神,已然形成“千方助生育,百计孕未来”的良好势头。笔者认为,要实现人口发展长期均衡、人口素质不断提升的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根固本”,必须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动员各方各界合力构建“生育友好社会”。
经过长期实践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构建生育友好社会,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凝聚各界力量,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支持、环境优化和服务提升,营造尊重生育、支持生育、褒奖生育的社会氛围,建设满足人们生育需求和子代生长需要的社会条件,形成“孕有所扶、产有所康、婴有所护、托有所惠、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社会机制,从源头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供高素质人口、人力、人才支撑。分析其特点,“生育友好社会”,应是能够动态适应国情特色、保证党和国家人口战略及生育政策有效实施的社会;是“母亲伟大、生育光荣、孩子宝贵、教养崇高”蔚成风气的社会;是财政重点投入、资本重点投向、慈善重点投施的社会;是宝爸宝妈处处受优待、婴幼儿童处处受关爱、生育家庭处处得实惠的社会。
自从盘古开天地,人类繁衍生息已有上万年历史。由于受战争、瘟疫、经济、科技多要素影响,世界人口长期在低位徘徊,各民族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发展实力和竞争优势,自然选择了对生育的崇拜和“友好”。尽管那时是局部的、有限的和低层次的,但“友好基因”不断传承,为历代统治阶级强国兴邦、创造历史,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力、战斗力和竞争力。
对生育的“友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经验。中华先民友好生育由来已久,许多明君贤主倡导农耕、鼓励生育,在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汉以来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宣盛世”、“康乾盛世”等,共同标志是经济发展、家庭殷实、人丁兴旺。新中国对人口生育进行了不懈探索,从50年代初的4亿人发展到70年代末的10亿人,综合国力也空前增强。历史表明,国家强盛关键在人,在人的素质,在人丁兴旺,民族要复兴也必须善待生育和“人之初”。
对生育的“友好”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经历30多年“一孩化”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双独两孩”基础上相继推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
事实是,2021年新生人口与总和生育率再创新低,今年上半年新生523万、死亡532万,首次出现全国人口负增长。
对生育的“友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把握人口规模两重性,通过友好生育、优生优育,将众多人口转化为高素质人力人才资源,让财富资源的创造积累远大于消耗,就能有效扩大和延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红利,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和未来希望感。
我国人口生育事业成就巨大,但矛盾不少,挑战严峻。通过调研,笔者感到有多方面表现,一是家庭观念和生育意愿淡化,二是人口结构潜存风险,三是生育力保护困难,四是出生缺陷防控任务艰巨,五是生育科普不平衡不充分,六是生儿育女成本降低缓慢,七是母婴行业失范突出,八是生育环境不够友好等。问题积累的根源复杂深厚,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思想观念转变、科技创新进步、深度对外开放的“附属品”。落实新政,回应挑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和立体思维,基于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绘出“跳一跳、够得着”的蓝图,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全面构建生育友好社会机制。
构建生育友好社会,笔者建议各级政府更多关注、重视、投入和支持。孩子是父母所生但非私有财产,呱呱坠地就是“社会的人”、“国家的人”。笔者建议要唱好政府重视和投入的重头戏,组织好“生育友好医院”、“生育友好社区”、“生育友好城市”创建活动,支持人们生育出一茬茬基因良好、身心健康、成长茁壮的好孩子。
同时,呼吁各部门为生育家庭提供全面友好的环境条件,提供重生育爱母婴的浓厚氛围,提供前沿科技支撑的母婴新产品新服务。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拟在继续推动设立“中国优生优育节”、制定《优生优育法》、成立优生优育“国家智库”基础上,持续推动“强根计划”两项工程,办好“生育未来•长江论坛”系列活动,培训行业联络员和骨干,加强队伍网络建设,促进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如组织“出生缺陷儿”和“超智超能儿”的两头调研,邀请企业家、慈善家加盟助力,尤其向街道社区、边远乡村特困家庭和特殊儿童,伸援手,献爱心,施善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拥抱未来。
另外,激励行业组织更加自信、自立、自强、自律。要强化行业自律,胸怀理想,诚信经营,热忱服务,合法赢利,不搞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力戒偷工减料、敷衍塞责,杜绝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打造母婴业产销两旺、精益求精的朗月清风,强化中优人钟情家国、奉献未来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