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更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首页> 时政频道> 滚动图片 > 正文

中国更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来源:新华网2023-02-15 09:57

  2023年2月12日,村民在山西省夏县南大里乡蔬菜智慧产业园对秧苗进行管理。新华社发(姜桦 摄)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题:中国更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新华社记者

  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在沃野穿梭,“土特产”借由网络电商和乡村公路畅销全国,绿水青山间的民宿小院“圈粉”八方来客……

  这是近年中国乡村的繁忙景象,也是各地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的生动写照。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13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重要部署。

  2021年2月,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同样意识到,在广大脱贫地区,尤其是昔日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指出,要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落实精准帮扶措施。

  加大对疫情、自然灾害、严重疾病等风险隐患的排查力度,成为各地防返贫致贫工作的新着力点。

  甘肃省医保部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监测平台发现,平凉市静宁县尹岔村村民杜某医疗支出较大,经乡村振兴部门认定后,于去年8月纳入“因病突发严重困难户”范围,落实报销21.17万元,涵盖医疗费用的81.3%,有效减轻了个人负担。

  2022年,全国65.3%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更加健全,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2022年11月23日,在陕西安康市紫阳县红椿镇七里沟社区电商服务站,一名自主创业的电商主播在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邵瑞摄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

  最近,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脱贫户金凤花忙着在艾草地里浇水看护。“在这里打工一年收入近万元。”

  事实上,近年来,汤阴县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县艾草种植面积1.5万亩,形成了集艾草种植、加工、销售、艾灸培训、艾制品开发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为乡村振兴铺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精深加工的路子,艾草变身数十种产品,价值翻了好几番。”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累计带动当地5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3000多户脱贫户致富增收。

  中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正在稳步发展,832个脱贫县每个县已初步培育2至3个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

  加强基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农业品牌建设,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成为多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部分。

  一系列新举措为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以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苍溪猕猴桃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不断发展壮大,让农民共享增值收益。

  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门在组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与促进就近就地就业方面双向发力,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四川与浙江、福建、甘肃、重庆人社部门签订《省际劳务协作框架协议》,促进劳动力跨省流动、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江西鹰潭建成“农民工地图”和50万农村劳动力数据库,实现“岗位找人”;重庆借助“就业数字大脑”,对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智能匹配推送就业岗位。

  2022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达到3278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

  2022年11月24日,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乡村公路蜿蜒于崇山峻岭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宋文摄)

  在脱贫攻坚完成、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中国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光纤和4G网络。

  “马路硬化后方便多了,好多客户愿意上门买鸡蛋,日子越来越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狮石村高山土鸡养殖户程保富说。

  狮石村驻村第一书记曹健介绍,村里已拆除旱厕100多个,建成多处公路和停车场,“今年将新设2处观景台和1处旅游公厕,进一步盘活绿水青山资源,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乡村宜居又宜业,吸引各类要素不断聚集,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120万人,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中国各地各部门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今年将重点从守底线、促发展两个方面加强部署和落实,加快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步伐,让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记者马欣然、张文静、刘金辉、徐欣涛、梁军)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5月31日,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在敦煌演出。
2023-06-01 10:05
2023年5月31日,中国图片大赛典藏馆和国史影像基地落成暨中国图片大赛房山赛区颁奖仪式在北京市房山区国史影像基地举行。
2023-05-31 15:48
5月29日,2023年浙江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在台州市仙居职教中心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5支篮球队在比赛中激烈角逐。
2023-05-30 10:26
2023年5月26日,山东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幸福食堂外,老人们正在排队用餐。
2023-05-28 21:45
2023年5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银龄工作室洛河镇驿站,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研习伞画。
2023-05-26 16:36
2023年5月24日,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松宗镇龙亚村,绿色的青稞、特色藏族民居、周边茂密的树木、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
2023-05-26 10:02
2023年4月29日,湖北省襄阳市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汉水文化珠链区正式开园。
2023-05-25 10:56
2023年5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以“重塑心秩序,青春再启航”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2023-05-25 10:36
2023年5月23日,俯瞰长江江苏省张家港段岸边田野,金色的麦田与大桥、民居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图。
2023-05-24 10:09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科研监测数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保护区物种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成为鸟类乐园。
2023-05-22 10:00
5月19日,2023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在盐城市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开幕。
2023-05-22 08:49
2023年5月17日,在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曾被认为野外功能性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郁金香。
2023-05-19 14:14
近年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绿水青山城市生态环境,湖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苍鹭、白鹭等多种水鸟在湖岸繁衍生息。
2023-05-17 18:06
5月1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职教活动周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启动仪式在该市苏雅拉广场举行。
2023-05-17 10:33
2023年5月15日,初夏时节,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湿地内生机勃勃,花卉、树木、桥梁和湖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05-16 10:55
2023年5月10日,河南工业大学举行首届阳光体育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以“全民运动,健康工大”为主题,共设置26个参赛项目。
2023-05-10 19:41
据悉,此次作品以春天为主旋律,以视角传递出花的娇艳。向生活致敬,歌颂祖国山河壮丽,人民豪迈。此外,也向新时代创新发展蓝图致敬,砥砺奋进的国人倍感振奋。
2023-05-10 11:19
北平街夜市,是该地夜经济特色街区之一,拥有150余家商铺近100个摊位,汇聚了各式陕西以及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2023-05-04 15:24
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山东淄博,品尝走红的"灵魂烧烤"。淄博市政府和市民积极采取措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由居民、机关工作人员等自发组成的数万名志愿者进入车站
2023-05-04 14:33
旅客乘坐的D6942次"夜市美食列车"从齐齐哈尔驶向夜幕下的哈尔滨。 "五一"假期,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方便旅客出行品尝龙江特色美食,体验哈尔滨夜市文化,临时增开高铁列车,将夜市美食"中央厨房"搬进高铁车厢
2023-05-04 14: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