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代表委员会客厅】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农工党界别协商会议,围绕“积极扩大和促进消费”主题进行探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秘书长、组织部部长邓蓉玲提出,建立癌症全病程管理体系,更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邓蓉玲
邓蓉玲委员介绍,近年来,通过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计划的实施,癌症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癌症5年生存率由10年前的30.9%提升至40.5%,带瘤生存者的数量明显增多。尽管癌症生存率有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较大差距。美国癌症5年生存率为69%,我国与之相比,相差28.5个百分点。
邓蓉玲委员提出,目前,在我国,对癌症患者的随访跟踪和长期健康管理是癌症防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包括癌症在内的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们对疾病防治体系和服务能力要求的必然需求。”她说。
为此,邓蓉玲委员建议,基于目前癌症防治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社会预防、筛查,院内诊疗、康复,院外随访、健康管理一体化机制,以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发展数字化癌症健康管理模式,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培养一批健康管理专业平台和团队,补齐癌症“预防、筛查、诊治、康复、随访、管理”一体化体系中的诸多短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全病程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邓蓉玲委员谈道,一是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统筹立项,以区域癌症防治中心建设为载体,培育癌症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引导、整合各方力量探索创新医疗和健康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模式。二是以病种为单位,建立一体化管理智能平台,形成危险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综合防控干预和防控效果考核评价的管理闭环。三是选择若干生存期长、可造成长期健康影响的癌种进行试点,整合各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及健康管理机构等,构建一体化癌症全病程健康管理平台。 (光明网记者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