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闯“新”发展在津沽——探访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闯“新”发展在津沽——探访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23-08-18 11:07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8月17日电(记者梁姊、王井怀)1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天津、北京、河北三地网信办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的“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启动。

  由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属地新闻网站记者编辑和网络大V组成的主题调研团将在京津冀三地进行为期9天的调研采访。

  位于滨海新区于家堡-响螺湾片区的“美丽滨城·会客厅”是主题调研活动的第一站。作为滨海新区的核心区,“于响”片区正按照规划定位着力打造“滨城”城市会客厅、现代金融运营示范区、新经济总部基地,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这里聚集了2.7万家市场主体。今年以来,更是举行了6场城市级重大活动,吸引了近200万人次聚集海河两岸。

  走进距离“美丽滨城·会客厅”不远的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日的上午,这里虽然忙碌,但十分有序。新区政务服务办、新区市场监管局等24个部门进驻办公,共设96个窗口,可提供涉及投资项目、环保城管、文教卫生、市场主体登记、规划、土地、人才落户、劳动社保等961个政务服务事项的现场受理审核批准,年均办件量41万件。

  自助帮办区里,身穿“红马甲”的政务服务专员提供办事全流程协助、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帮办平台上,在线帮办、委托进件服务简洁高效、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云窗”平台更是拉近了三地办事的时空距离……新区政务服务办的一扇窗,折射出滨海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坚定需求和不懈努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闯“新”发展在津沽——探访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

这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自助帮办区。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走进天津港,自动化桥吊齐舞,无人集卡往来,运输机器人穿梭,智慧化的世界大港一派繁忙。

  天津港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大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出海口,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连续多年跻身世界港口前十强。

  全球首个技术可控的“智慧零碳”码头、全球首个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近年来,天津港用一系列创新成果,给出港口升级的“中国方案”。创新驱动的智能化发展也让天津港焕发出更大活力,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大关。

  “在港口领域,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中国第一,就是世界第一。因为天津港在行业中、在世界上都起到了引领作用。”站在作业区,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高延辉接受采访时,言语间充满自豪。

【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闯“新”发展在津沽——探访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

这是8月16日拍摄的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码头作业等传统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同时,滨海新区也在产业创新上下足工夫。东疆产业与创新发展展示中心是东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筹建以展示东疆特色产业创新的窗口和载体,总建筑面积为1139.47平方米。

  这里展示了东疆区位特点、政策功能以及历史沿革,并重点对东疆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探本溯源,揭示了该产业从“无”到“有”,从“萌芽”走向“全国引领”的艰辛历程。智慧物流、汽车科技、文化旅游、冷链冻品、跨境电商以及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的集中展示,也全景呈现了东疆在推动金融产业创新、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和丰硕成果。

  今年上半年,东疆综合保税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1亿元,增长15.8%;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增长30.1%;实际利用内资160亿元,增长30.5%;外贸进出口604.7亿元,增长37.7%;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59.2亿元,增长20.7%。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十项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的重要载体,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从机制、科技、政策和招商四方面发力,努力推进滨海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及经开区高水平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

  今年以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产业发展“捷报频传”。由南开大学校友创办的天津博创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投入运营,解决了核酸药物研发所需核苷单体及高端氨基酸合成和醇化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优脑银河、合力科技等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相继落地;锐创环保、创云融达、天易海洋管道测试等5家企业入选2023年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同时,一批成长性强的科技企业也在这里茁壮成长;滨海—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及其核心平台——滨海—中关村生命健康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运营,高效推动数字医疗项目聚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被国内医疗领域权威机构动脉网评定为2023年度数字医疗标杆产业园区,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引领地位愈发巩固。

  “今年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推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为首要任务的‘十项行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从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区域产创融合三个维度,以中央科创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园区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科技园链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和天津先进制造业研发的桥头堡优势,促进更多北京优质创新资源在津实现转化和合作。”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陈强说。

【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闯“新”发展在津沽——探访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景(资料照片)

  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是天津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津药联合院”)是“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研发核心和龙头。记者走进这家研究机构,多位年轻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新药研发相关工作。

  津药联合院首创“专业综合性大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新模式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了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并入选科技部首批1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联合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多年获评国家A类,培育孵化包括康希诺生物、丹娜生物、阿尔塔、全和诚生物等在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近400家,聚集创客团队百余个。

【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闯“新”发展在津沽——探访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

工作人员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内办公。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另一家龙头企业凯莱英是全球领先、技术驱动型的医药外包服务一站式综合服务商,拥有超过4600名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先进的研发平台,成为技术创新的引擎,致力于发展尖端及未来关键性技术。

  目前,凯莱英在超过40%的临床II期或以后的临床阶段项目及商业化阶段项目中应用了连续性反应技术、生物酶技术等新兴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效率。

  “近年来,凯莱英依托小分子领域积累的竞争优势,推动化学大分子、临床研究服务、制剂、生物大分子、合成生物技术等新业务快速发展,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凯莱英的一位负责人说。(完)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在深圳开幕

  • 广西钟山: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11-08 15:29
2023年11月7日,俯瞰江苏省泰州市天德湖公园景色。
2023-11-07 15:35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11-06 16:19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2023-11-06 16:18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10-26 13:16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10-14 23:36
醉美阿尔山
2023-10-09 10:22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10-08 16:39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