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

来源:金彩云2023-09-21 18:35

  2019年11月7日,我(蒋乐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第一次见到时任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民。这应该是徐利民接手上山工作后第一次带队外出考察取经,也是他全身心投入上山文化工作的开始。那次,他们的行程还包括桥头与良渚。

  圆润的脸庞、亮堂的额头、大大的眼睛、开朗的嗓门,徐利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真率、随和,干练而值得信任。从此,我们一起工作的时间接近三年。他是浦江县委领导,我是省考古所的业务人员,这三年,我们成了工作联系最为紧密的“同事”。三年中,我们一起为上山文化注入新活力四处奔走,可谓竭尽了全力。我们一起探讨问题、寻找方向,为凝聚共识求师问道、觅贤访友、接待来宾。在机场、旅馆或其他场合,因高兴或烦闷也一起喝过酒。尤其是上山遗址公园,几乎成为徐利民的上班地点,为了搞好遗址公园和博物馆,提升建设档次,更好地展示上山文化的独特魅力,耗费了他很多很多的精力。每当我在遗址公园转悠,总感到徐利民在哪个转角处会突然走出来。这里留下了他太多太多的东西。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30921090927

  2021年4月20日,蒋乐平(左)、徐利民(右)陪同申遗专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同滨参观浦江上山遗址公园。浦宁/摄

  徐利民是2022年9月20日离世的,已经整整一年过去了。

  记得徐利民去世的次日,他的一位好友就在微信中发了一首悼念诗,其中一句是“上山已遂万年愿,不见当年擎旗人”。这里所“擎”的肯定是指“申遗”这面旗帜。这一年中,每每想起徐利民,“擎旗人”形象便会跃入眼帘。这或许就是上山文化“转折期”徐利民所起到的特殊作用的真实写照吧!对此,我这个“过来人”的体会可能会更深刻一点。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徐利民是淳朴、热情、聪敏的浦江人民的一个代表,在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浦江人,让我难以忘怀。从这个角度,浦江确有资格拥有上山文化。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30921090943

2021年4月20日,徐利民(左)在上山文化遗址群考察第二站——义乌桥头遗址。

  2000年,因为浦阳江流域考古调查,我来到了浦江,结识了同样淳朴、热情的芮顺淦馆长。当年,我们就发现了不塘山背良渚文化墓地,也发现了濒临破坏的上山遗址。当我提议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时,芮顺淦利用他在浦江的影响力,在经济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促使县政府拨款12万元,使得2001年的考古发掘工作顺利进行。尽管当年关注的重点是不塘山背,但上山也一刻没有耽误地发掘了。这是火种,让我们充满期待并值得去小心呵护的火种。遗憾的是,2003年上山10000年的测年结果刚出来,芮顺淦却匆匆离开了文物部门。

  所幸,盛丹平馆长与博物馆的同事们接过了这个班。在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一起干成的最大事情就是在2006年举办了“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在这次大会上,“上山文化”成功命名,这是火种放出了光芒。上山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具备了基础的影响力。

  2008年后,因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全面开展,在浦江的考古工作停下来了。我担任了金华市地下文物普查指导员,这使得我有条件将考古调查的范围延伸到了金华全域,并向周边扩展,上山文化的考古工作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来。随着遗址一个又一个地发现,遗址群的概念开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30921090959

  2014年,我应《浙江发展蓝皮书(文化卷)》约稿,在撰写的《钱塘江流域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保护现状及建议》一文中,第一次将钱塘江流域与西亚新月形地带作了比较联系,试图从东西并峙的角度提升上山文化在农业起源中的地位,并将遗址群的价值及保护问题从文化遗产角度提了出来。也在那段时间,国际著名植物考古学家、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盖里·克劳福德因湖西遗址的合作研究来到永康,在记者采访时,我请他谈谈上山文化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这大约是上山“申遗”想法的初萌期。、

  一个重要的转折是2016年。这一年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成功召开了“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暨稻作农业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二是建成了上山遗址博物馆和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在这历时一年多的建设与筹备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浦江县博物馆又接下了这一繁重的任务,馆长朱江平义不容辞地又充当了主要的角色。

  但这个阶段,“申遗”也还只是小范围、低频度的用词,我这个发掘者偶尔说出口,还有点羞羞答答。有资格申遗的是良渚啊,那是多么高不可攀的存在。“申遗”口号的真正叫响,是2019年徐利民分管这一块工作之后。这一年,良渚申遗成功。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30921091018

2020年12月27日,徐利民(中)陪同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一行参观上山考古遗址公园。

  总结一下,徐利民领命到上山文化岗位之后,所做的最重要的几件事,一是举办2020年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二是推动上山文化进京,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上山文化特展;三是成立“上山文化遗址联盟”,正式提出“申遗”目标并成为政府的行为。这三点一步一个脚印,接力将上山文化工作推向“上山”之巅。这虽然离不开各方的协同努力,包括金华日报等媒体的推波助澜,但徐利民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徐利民是带着使命来到上山的。后来我们一些熟悉的朋友私下总结,认为他身上具备三方面的优秀品质。一是对事业的忠诚。很显然,他作为新上任的宣传部长分管上山这块工作,并不是他的主动选择,而是分配给他的任务,但一旦接受之后,他便拥有了完成任务的强大责任感。二是他的情怀。当他对上山文化逐渐认识之后,内心便对考古与历史有了一个高度的定位,这不仅仅是悟性,更多是与生俱来的情怀,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做好了上山这件事,他此生无憾。三是他的工作水平。他从乡镇干部做起,具备处置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后来与众多的学者、考古学家、文物工作者打交道,更显得得心应手。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30921091037

2022年4月8日,徐利民(中)考察后陈遗址。

  三年的共事不长也不短,可供回忆的东西其实有很多,就截取记忆较为特殊的几个片段吧。

  2020年10月22日,为上山题词一事,徐利民邀请我一道去长沙拜访袁隆平先生。老先生可不是想见就能见的,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由金华市农科院牵头联系,记得约定的拜访时间是15分钟左右。如何利用好这有限的时间,徐利民工作的细心确实让我心生佩服。他安排给我的任务,是向袁老介绍上山文化。为了让介绍更为简明,他事先已经印好了几页纸的简单图册,特别将稻米和石磨盘放大。最后的效果当然很不错,取得老先生的高度认可,拜访时间也愉快地延长到40多分钟。关于题词内容,徐利民事先曾拟“万年上山世界稻源”和“万年上山 稻作起源”两联征求我的意见。现在,“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成为上山文化最有影响力的宣传词。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30921091057

2020年10月21日,徐利民(左)拜访“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陪徐利民第一次进京拜访严文明先生要更早一点,是2020年8月12日。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请严先生支持正在筹备的“纪念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去之前我联系过严师母,得知在疫情期间,北大为保护老先生的安全,进小区之前需要取得所在的蓝旗营小区居委会的同意。进京之后联系,居委会表态不建议拜访。那天晚上给严先生家打电话,又没有打通。第二天在早餐厅与徐利民见面,我有点打退堂鼓,事关严先生的健康安全,压力确实比较大。徐利民没有见过严先生,知道严先生一直以来对上山的关心支持,很想拜见。看到我为难,又有点不甘心,就提出一定要把心意带到,送点礼物放到居委会。正在这个时候,严师母给我来电话了。就这样,我们约好在小区公园里见面。只要一见面,我的任务就宣告完成,因为有徐利民在。后来,徐利民果然与严先生成了忘年交。严先生虽然因为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出席,但专门为会议发来了视频讲话。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30921091122

2020年8月12日,徐利民(左)带队拜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

  2021年,如何将国家博物馆的上山展览办好,大家都花费了很多心血。后来展览内容基本搞定,但展览名称迟迟没能定下来。因为国家博物馆对展览名很重视,并否定了原来的定名。如何定新名,大家意见纷呈,也出现了较具权威性的选项,但我和徐利民都不是很满意,又苦于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为此,我和徐利民在微信里相互出题讨论,最后我提出“稻·源·启明”的主标题,徐利民表示赞同,但他一度也对他自己取的“启明·稻可道”比较中意。后来他把好几个备选名称发给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请他来定。葛学斌选定了“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的展览名称。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纪念徐利民逝世一周年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30921091141

  2021年4月27日,徐利民(左)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商讨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国博特展及座谈会相关事宜。

  生命如烟。这一切都成了往事,看起来又是那么的琐碎,但上山的故事确实就是这样写成的。

  历史也是这么写成的,正如遗址博物馆里展览的一件件拼复起来的陶器。

  此时此刻,我恍惚看到徐利民正欣慰地观看着最近更新了的遗址展览。

  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

  (蒋乐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