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来源:新华社2023-09-22 18:05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金秋时节,塞上江南,共襄盛会。

  9月21日至24日,以“携手新时代 抢抓新机遇 共享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召开。

  这是十年之约——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中阿经贸论坛升级至今也已十年,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是新的起点——在中阿关系进入全新时代下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阿、中海、中沙领导人“三环峰会”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

  

   02:34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十年盛会 开创新局

  典农河畔,开幕大会现场,来自近60个国家的政府部门、驻华机构代表的千余名嘉宾陆续入场,共赴金秋盛会。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这是9月21日在宁夏银川拍摄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会场外景。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紧邻的银川国际会展中心,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20余家国外商协会、企业和15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准备就绪。

  十年间,中阿博览会,显现出不一般的活力、动力。

  十年间,经贸合作生机勃勃——

  就在20天前,宁夏大学科研团队和卡塔尔签订了3.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将共建中卡光伏智能农业科技园及两个研究中心,其自主研发的绿色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将应用于卡塔尔700多个农场,并在20多个阿拉伯国家推广。

  “许多阿拉伯国家与宁夏一样干旱缺水,因此我们研发的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认可。”宁夏大学孙兆军教授说。从2013年首次在阿拉伯国家试验,到2015年设备出口,再到今年共建农业科技园……这场跨越山海的绿色合作是中阿博览会十年硕果的生动注脚。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9月21日,嘉宾(右二)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现场与参展商交流。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中国是阿拉伯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阿贸易额从2012年的222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314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近一倍。今年上半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规模保持稳定,达到1999亿美元。

  十年间,友谊互信再谱新篇——

  “我将以文字为桥梁,促进彼此友谊长存。”21日召开的中阿青年创新发展论坛上,摩洛哥姑娘宝云作为代表介绍中阿文化传播经验。她参与翻译的中国电视剧《山海情》近期正在阿曼、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播出。

  摩洛哥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的北非国家。摩洛哥全国自由人士联盟政治局委员、众议院副议长哈桑·本·欧麦尔说,得益于同中方在投资、基础设施、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摩洛哥正在崛起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重要门户。

  文化交融,共谋发展。黎巴嫩“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新闻网站总编阿里·拉亚说:“中国始终致力于加强与阿拉伯世界的合作,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加强合作的重要契机。”

  十年间,“一带一路”互惠共赢——

  十年间,中阿博览会共有112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家中外企业、超过40万客商参加,累计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200多个,涉及农业、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截至去年12月,中国已同21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技术、金融等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9月21日,嘉宾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主宾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展馆洽谈。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中国驻沙特大使馆临时代办殷立军说,通过十年的合作交流,中阿博览会规模不断扩大、成果日益丰富,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旺盛活力,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深化合作 再谱新篇

  8月27日11时40分,承载260多名旅客的3U3781航班从宁夏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飞向迪拜,标志着银川直飞迪拜航线复航,为中阿博览会增加空中通道。

  这条空中之路承载了中阿两国青年的创业梦。“单程只要8小时,太便捷了。”跨境电商创业者杨万龙说,参加上一届博览会后,他便把“中国制造”卖到阿拉伯国家,从生活百货到汽车配件,去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同比增长2倍。

  “电子支付在阿拉伯国家普及后,还将带来更大增长,要抢抓机遇,提前布局。”眼下他着手开拓生鲜市场,计划建立海外仓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

  这是一次全新起点上召开的盛会:在中国推动下中东国家出现“和解潮”;疫情过后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去年底“三环峰会”召开,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打开新蓝图,开启新时代。

  新起点彰显新气象——

  可监测灾害性天气的“丝路·天眼”遥感应用平台等在本次博览会上首发。绿色高保水土壤制备、手术机器人……一批领先设备、技术和新产品亮相,传递博览会新气象。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这是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医疗康养与智慧气象展区(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新气象带来新机遇——

  广东省是本届博览会主题省。参展商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艳纯说:“我们在阿拉伯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营业额每年均有递增,相信参加完本届博览会还将再上一个台阶。”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9月21日,嘉宾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主题省—广东省展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本次博览会的主宾国。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大臣班达尔·胡拉耶夫说,中国已成为沙特最主要且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之一。我们非常愿意借助中阿博览会这一成熟平台,拓展合作领域、加快合作步伐。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9月21日,观众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主宾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展馆现场参观。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新机遇创造新前景——

  迪拜商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卢塔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基础稳固,有强大的制造业和人才库支撑,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方面发展迅速,这些竞争优势充满吸引力。

  从“弘扬丝路精神”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携手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实现更大发展”到“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六届中阿博览会连续举办,正是中阿合作持续发展、关系不断深化的生动见证。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抓住机遇 共赢未来

  2022年中阿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0.6%,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速达9.8%。

  世界经济面临多重下行风险,第六届中阿博览会的举办,会释放哪些积极信号?

  “中阿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暖流,中阿交往也为世界提供了不同文明交流的典范。”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说,在当前全球大国博弈加剧、全球能源转型、主权债务高企、各国抢占新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背景下,中阿经贸合作的意义进一步彰显。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9月21日,嘉宾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现场了解清洁能源项目。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埃及外交部议会事务部长助理萨拉赫丁·阿卜杜萨迪格说,在阿拉伯世界,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调解冲突上。正如人们经常所说的:“如果不是中国那还能有谁?”

  沙特国际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认为,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重要公共产品,为破解安全困境、发展难题、文明冲突提供了方案。

  面对新时代中阿经贸合作,中国抉择更加坚定:

  ——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以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合作谋求互利共赢。

  ——进一步推动实现互利共赢,支持和引导中阿双方企业界深度参与合作,助力阿拉伯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产业振兴和民生改善。

  ——进一步巩固能源合作关系,共同构建新时期中阿能源合作新格局。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这是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展区(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我们将深入落实首届中阿、中海峰会精神,围绕《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等,更好联通双方市场,汇聚发展动能,共享发展机遇,推动中阿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更大发展。”商务部副部长李飞说。

  遥遥丝路,通达四方。从中国创办到“一带一路”国家共享,从一展惠中阿到面向世界的开放平台,以中阿博览会为契机,中阿经贸合作将翻开新的篇章。中国将与阿拉伯国家携手前行,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文字记者:刘紫凌、李钧德、侯雪静、马丽娟

  视频记者:卢鹰、刘海、吕泽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崇大海、李民、宋为伟、张曼怡、胡碧霞、王浩程

  统筹:黄小希、何雨欣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在深圳开幕

  • 广西钟山: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11-08 15:29
2023年11月7日,俯瞰江苏省泰州市天德湖公园景色。
2023-11-07 15:35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11-06 16:19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2023-11-06 16:18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10-26 13:16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10-14 23:36
醉美阿尔山
2023-10-09 10:22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10-08 16:39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