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荠荠菜饺子来嘞……美嘞很!”年过七旬的杨大娘招呼着从厨房探出身子来,手上端着一盘热腾腾的饺子。
“这荠荠菜啊,叶嫩根肥,味道鲜,营养高,包饺子‘管’(方言,‘好’的意思)!”杨大娘是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十字庙村人,“小的时候,这些都是路边的野菜,没想到现在能卖上那么些钱!”
“荠荠菜就是咱的致富菜!荠荠菜,就是荠菜,现在有了速冻加工,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荠荠菜饺子。一会儿我带你们去瞧瞧荠菜地!”利民镇副镇长杨锋说。
白露过后,地里的甜玉米刚收过,又痛快地下了一场秋雨。
见到利民镇王珍庄村种植大户朱兴伟时,他正蹲在田间,手里搓起一把新翻的泥土,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今年墒情好,肯定是个大年,要抓紧把荠荠菜种下去。”
不远处,一辆自动化播种机正转着圈播种,“这是咱利民镇的农民自己研发的播种机,别处没有。”朱兴伟抓起一把荠菜种子,“看这荠荠菜籽儿小吧!这是俺种过的最小的种子,也是收益最高的种子。”眼前棕褐色的荠菜籽,每颗直径还不到一毫米,就像沙滩上的一粒粒沙子。
“这荠荠菜喜湿,热了不中,冷了也不中。种下去以后,马上浇水,第一个星期要保持湿润,发芽之后再打叶面肥,除除草、间间苗,50多天就等着收了。”说起荠菜,朱兴伟滔滔不绝,“长成以后,大的三四棵就有一斤重,亩产三四千斤,光俺承包的350亩地,就能产六七百吨。”
那么大的产量,销路咋办?
“咦!不愁卖嘞!”朱兴伟嘿嘿笑了几声,继续解释说,“咱是订单式生产,一块多一斤,行情好的时候两块多,全都卖给‘绿环’。”
“‘绿环’是咱利民镇农民办的加工企业,还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离这儿就几里地,咱们去瞧瞧。”杨锋一边说着,一边引着我们往田外头走……
不一会儿,就见到了虞城县绿环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存鹿。
“这是农业农村部给咱虞城荠菜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可了不得!还有很多别的证书……”范存鹿从柜子里拿出一摞证书,骄傲地说,“我还是咱虞城县荠菜协会会长嘞!”
“过去,利民镇都是‘麦茬棒、棒茬麦’的传统农业,种罢麦子种玉米,种罢玉米种麦子。农民为了提高收益,自己摸索出这条路,挤出收甜玉米和种冬小麦之间的2个月时间,种一茬荠菜。不但每亩增收3000多元,还可以带动周围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范存鹿说。
“我是2004年返乡创业的,当时全靠手工,一年荠菜加工量只有几十吨。这些年市场越做越大,我们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每年能加工速冻荠菜1万多吨,很多水饺加工企业都从我们这里采购荠菜。”范存鹿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参观工厂。
浸泡、清洗、漂烫、冷却、分拣、速冻……一条现代化的速冻蔬菜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咱请的都是本地人。到了收荠菜的时候,天不亮,村民们就都下地剜荠菜。”范存鹿说,“这小小一棵荠菜,富了农民口袋,也‘挖’出一个大产业啊!”
“目前,在利民镇及周边乡镇,荠菜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荠菜及深加工企业有22家,年均总产量稳定在18万吨左右,产值达15亿元。”利民镇党委书记陈华杰说,“我们要深挖荠菜产业,把虞城荠菜的招牌擦得更亮!”
“等荠菜长到二三十厘米高的时候,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地里,坐满了剜荠菜的人,可好看!可壮观!”范存鹿话语间满是对丰收的期盼……
本报记者 程 龙 景 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