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国家公园守护者 | 黄河源头的生态修复之路

国家公园守护者 | 黄河源头的生态修复之路

来源:光明网 2023-12-22 21:15

  白雪苍茫,群山巍峨,湖泊湿地连珠……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冬格措纳湖、星星海、鄂陵湖、扎陵湖,大大小小的湖泊在夕阳的映射下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国家公园守护者 | 黄河源头的生态修复之路

扎陵湖(光明网记者 王鹏威 摄)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以此为名的玛多县位于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不仅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而且河流密集、湖泊众多,被誉为“千湖之县”。这里就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核心区域,同时这里也是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生态屏障。数万年来,这里冲积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源于当地湖泊湿地的蓄水。

  然而,过去也曾因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草场退化、黑土滩扩张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以前,这里整个就是沙化地,上面就几乎就看不见牧草,基本上都是这些小颗粒的沙子。黄河乡路两边几乎就是鼠害特别严重,整个看过来就是黑土滩。”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生态保护站技术员吴正录回忆道。

国家公园守护者 | 黄河源头的生态修复之路

高原鼠害的“罪魁祸首”之一 ——高原鼠兔(光明网记者 王鹏威 摄)

  国家公园建设以来,黄河源园区的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系统治理的要求,当地统筹实施了总投资11.69亿元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三江源二期工程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国家公园守护者 | 黄河源头的生态修复之路

黄河源园区内(光明网记者 王鹏威 摄)

  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组建3个乡镇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形成了“点成线、网成面”的管理体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成为生态保护的主力军。据黄河源园区黄河乡生态保护管理站负责人加羊多杰介绍,目前黄河乡一户一岗的生态管护员达到了879 名。

  就在几年前,黄河源园区玛查理镇生态管护员科热每天还过着逐草而居的放牧生活。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以来,青海探索“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鼓励当地牧民参与生态保护。科热放下了牧鞭,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如今,不仅每个月能领到固定工资,还能为家乡生态保护出一份力。“我们从小在这里长大,小时候这个地方的环境生态受伤特别严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再不保护的话,以后就会受到影响,现在做这个工作能够保护母亲河,我感到很自豪。”科热深情地说。

  早出晚归、查看巡护,是每一位生态管护员的工作常态。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山水,用心和责任守护黄河源的一草一木,黄河源园区3142名生态管护员们,手拉手在高原筑起了一道“生态防护链”。

  随着气候变化对于全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发显著,绿色低碳也成为许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强调应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现代物流发展全链条,提升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京东物流持续深耕绿色低碳环保的供应链科技与服务,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低碳技术与新能源设备应用、资源利用与循环再生等手段,实现自身碳效率提升,并携手供应链上下游推动端到端绿色化、低碳化、节能化,驱动全链路绿色发展。

国家公园守护者 | 黄河源头的生态修复之路

黄河源园区内成群的藏野驴(光明网记者 王鹏威 摄)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牧民主动围栏封育草场,同时减少畜牧量,实现草畜平衡。如今,在三江源黄河源园区,生活着雪豹、藏野驴、黑颈鹤、藏狐、白唇鹿等众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并与当地牧民和谐共生共处。

国家公园守护者 | 黄河源头的生态修复之路

黄河源园区内,各类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光明网记者 王鹏威 摄)

  今年8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正式发布,对黄河源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黄河源的使命任重而道远,面对这片国家和人民共同拥有的珍贵遗产,也将会有更多普普通通的人,用心通过更多新的方式去一起守护。

  记者:靳铃涵、岳沛、王鹏威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