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我国川、陕、甘三省,保护着现存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在这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和熊猫是如何和谐相处的,国家公园又是怎样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宝兴、荥经、唐家河等地。
李贵仁是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一名巡护员“二代”。在他的记忆里,经常看到身为第一代巡护员的父亲,为抢救大熊猫奔走忙碌的身影。“父亲当年还参与了大熊猫‘巴斯’的救护工作”李贵仁不无自豪的介绍到,这只大熊猫,也就是后来家喻户晓、享誉全球的大熊猫“盼盼”的原型。
与大熊猫为邻,是属于中国人的骄傲与浪漫。
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景区的熊猫新村航拍图(光明网记者于天明 摄)
四川雅安宝兴县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全县有81.7%面积划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了守护“熊猫老家”,曾经“靠山吃山”的宝兴下大决心关停了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传统产业,创新、转型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漫步在位于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景区的熊猫新村,赭红外墙,乌青砖瓦,一栋栋“泥巴稻草”抹墙的独栋小楼依次排开,一处处精致的入户小花园映入眼帘。当地蜂桶寨乡邓池沟村党总支书记乔显红告诉记者:“以前老百姓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以来,当地积极发展当地旅游业,从而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发展经济、提高收入的同时,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川省荥经县大熊猫南入口社区(光明网记者于天明 摄)
在荥经县大熊猫南入口社区,满山青翠欲滴的美景映入眼帘,一路上栉比鳞次、随处可见大熊猫标识和大熊猫雕像。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科研监测工作人员张冬玲介绍,荥经推出了大熊猫独特形象IP“貊貊”,目前入口社区已建成“貊貊走廊 ”“貊貊空间”“貊貊星球”等重点项目,打造万年熊猫社区、发展熊猫民宿村2个入口社区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引导乡村发展经济,全力营造“貊貊家园”业态集群,充分挖掘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化为核心的文旅品牌,逐步“打响大熊猫文化品牌”。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小蜜蜂”特色产业创新引领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融合发展,实现了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赢。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管理处处长谌利民介绍,当地鼓励村民开展生态旅游、农家乐,同时帮扶原住民养蜂,增加收入来源。
一路走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不同片区,都在因地制宜地探寻着人与熊猫、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路。
不仅如此,一些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也在不断为人与熊猫和谐共生贡献着力量。京东物流携手多家公益组织,推进“熊猫后院计划”,为佛坪秦岭大熊猫救护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筹集环境改造资金与物资,为大熊猫救助野化工作提供保障。这不仅是一次人与熊猫和谐相处的全新探索,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次有力尝试。
万物生灵,美美与共。人与大熊猫的故事还在继续。从生态美,到产业兴,到百姓富,如今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走出来一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绿色生态的特色发展之路。(靳铃涵、王媛、于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