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国古代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海外贸易高度发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多元文化融合繁荣,当地的文化教育随之兴盛。始建于公元976年的泉州府文庙,见证着这段以“海滨邹鲁”闻名的文教鼎盛历史。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研究馆员何振良
“作为古代泉州地区的最高学府,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在当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引领作用。”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研究馆员何振良表示,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保留了典型的重檐庑殿式屋顶结构,是宋代以来中原文化与闽南古建筑的有机结合,同时是儒学对外传播的重要中心和基地。
何振良认为,泉州府文庙高等级的建筑规制,与宋元时期海洋贸易发展带给泉州的文化教育繁荣,共同形成了一种可以相互佐证的文化现象,代表着泉州多元文化体系形成中“文化传承有序、思想协同发展”的典范。
对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要讲究“系统性”,做到科学保护、规划先行。何振良说,2012年以来,当地以《泉州府文庙保护规划》为依据,引领泉州府文庙的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及其展示利用。他介绍,十余年来,当地开展了系列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涵盖大成殿、东西两庑、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泮宫等文物建筑;完成了综合性环境整治工程,并完成泉州教育史话展等展示工程。何振良强调,在维修工程中,当地坚持“最小干预”原则,采取“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的方式,最大限度“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古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泉州府文庙这处千年文脉再现风华。
泉州府文庙一景。图源:泉州市委网信办
在科学规划之外,相关政策法规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保障。“2015年,泉州首部地方实体法的制定,就锁定了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何振良提到,2016年12月,《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正式获得批准,《条例》的出台对保护好海丝史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相关政策的呵护下,泉州坚定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从一个示范全国的古城核心区、一座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座海丝法庭,一群讲好泉州故事的讲解员等关键事情入手,从古城保护提升、加强制度保障、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遗产展示和宣传推介等方面入手,延续文化遗产的“根与魂”,让文化瑰宝再现光彩、造福于民。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统筹:王一涵、雷渺鑫 摄像:刘昊、雷渺鑫 撰文:孔繁鑫 制作:曾震宇 设计:杜丹、曾震宇
指导: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
鸣谢:泉州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