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天天学习 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开启春节前夕看望慰问,第一站来到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看望受灾群众。看望慰问中,一句“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饱含深情。
十多年来,总书记的新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好不好是他始终如一的牵挂。
元古堆村的乡亲们难忘2013年2月3日这一天,瑞雪过后的上午。
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春节慰问,习近平绕过九曲十八弯,来到了这个位于甘肃定西的偏远山村。
当天的一个细节令人动容——
总书记走进村老党员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
他对乡亲们说:“党和政府会关心和帮助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彼时,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尚有9899万贫困人口。农村也成为总书记地方考察的重点。
摸炕被,掀锅盖,看账本……总书记感知着乡亲们的冷暖,为他们谋划着幸福之路。
△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徐海成家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
2017年1月24日,踏着皑皑白雪,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
在村民徐海成家,总书记详细询问他家里有多少亩地,种些什么,收成怎么样……
徐海成对总书记说,自己一家4口,2016年种植甜菜、马铃薯、莜麦的收入,加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务工收入,共计4.3万多元,妻子治病和女儿上大学支付3.5万多元,除去基本生活,家里没有多少活钱了。
总书记一边帮他算账,一边安慰道,党和政府一定会持续关心像他这样的家庭,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信心与承诺,习近平总书记也带到了大凉山深处。
2018年2月11日,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乘车往返4个多小时,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里。
回忆起总书记来时的场景,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历历在目:“总书记到我们家里来,走进院子就问有没有水、有没有电。到屋里后,又问我们有没有被子盖、粮食够吃不、穿衣暖和不。”
△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节列俄阿木家中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火塘边,共谋精准脱贫之策。
火塘边的知心话,感动着彝村百姓:“我一直牵挂着彝族同胞。大小凉山,我一直都想来这个地方。”“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总书记的话像火塘里的火一样温暖,给我力量。”回忆起那天围坐的场景,村民吉木子洛说。
伴随着总书记的新春足迹,人们见证了中国乡村蝶变在加速。好日子是什么样的?每个村庄、每个村民都有切身感受。
对元古堆来说,是清冽的洮河水通达入户,昔日“烂泥沟”变为今日“桃花源”。
对德胜村来说,是走出马铃薯种薯种植等特色产业脱贫之路,“愁疙瘩”变为乡亲们致富的“金豆豆”。
对三河村来说,是从旧址到新寨,曾经翻越历史山峦的民族,走出贫困的大山。
…………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在佤族村民李发顺心中,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来到他家做客那天。
“我腿脚不便,迎上去时,总书记还远远招呼我慢一点,我心里一下好温暖。”李发顺回忆道,一起制作佤族新年传统食物大米粑粑时,看着粑粑上印有福、喜等字样,总书记还笑着说:“摁了个福字,再来一个喜字,有福有喜。”
这一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8年来,近1亿人脱贫,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将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的考察足迹串联,勾勒出的是一幅带领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的温暖路线图。
△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文化广场上,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拜年。
2021年2月3日,穿过乌蒙山腹地的山雨云雾,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化屋苗寨。这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总书记的第一次春节前考察。在化屋村,他对乡亲们说:“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从总书记的新春足迹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人民领袖对人民温暖贴心的关怀与真挚深情的惦念。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孟利铮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李丹 王卓婕 宋春燕 李英卓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