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巨龙”腾飞逐天宫——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l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巨龙”腾飞逐天宫——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l

来源:新华社2024-04-26 08:37

  新华社酒泉4月25日电?题:“巨龙”腾飞逐天宫——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新华社记者

  4月25日晚,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神舟、赴太空。

  夜色笼罩的茫茫戈壁上,这是一簇耀眼的光芒。

  迈向宇宙的漫漫征途里,这是又一个光辉的起航。

  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刚刚过去,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拉开序幕。

  惊雷一声平地起,“巨龙”腾飞逐天宫。

  追梦·圆梦

  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年少的李广苏听惯了蝉鸣、蛙叫、风吹麦浪。一天傍晚,一架直升机从他头顶掠过。那个循声望去的小小身影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飞得更高。

  同样,在电视机前收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李聪不知道,能在17年后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与心中的英雄并肩而战。

  而驾驶战机夜航的叶光富,感慨头顶星汉灿烂之余,那时也没有料到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国第一个“80后”指令长叶光富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上说。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2000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的仰天长问只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声悠悠喟叹;20世纪7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曙光一号”仅维持5年便告终止,航天员预备人选之一方国俊飞天梦碎,一生难以释怀。

  “仰望苍穹,在浩瀚的太空中,有了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叶光富说,乘组一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5、4、3、2、1,点火!”25日20时59分,0号指挥员赵磊的口令响彻整个发射场区。火箭腾空跃起,划出一道壮丽的光轨,三名航天员飞赴天宫。

  尽管已经参与了13次载人飞行任务和100多次卫星发射任务,赵磊还是觉得火箭发射的轰鸣声最令人陶醉。

  2006年,刚毕业的赵磊一头扎进大漠戈壁,从箭上操作手到火箭分系统指挥、再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0号指挥员,他走过18年。

  事实上,在指挥大厅下达口令和点火倒计时,只是0号指挥员工作很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这一岗位既要清楚各系统技术状态、测试机理,又要善于力量调配、精于计划协调,还要高效稳妥科学处置突发状况。

  “‘0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赵磊说,“空间站任务开展以来,发射密度加大,我们淬炼出一支常态运行、专司主管、精干高效的职业团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像赵磊一样的航天人不仅拥有追梦圆梦的机会,也真切感受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一点点变为现实。

  点火口令下达后,火箭发动机上第一个起爆的是动力系统安装的火工品。李红阳担任主操作手两年来,参加了33次卫星发射任务和7次载人飞行任务,这可能是以前操作手十几年的工作量。

  58岁的空间应用系统专家仓怀兴也有相似感受:“从前,因为缺少在太空做实验的机会和条件,一个项目可能要准备十年甚至更久。”

  根据24日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了130多个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利用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下行了5批300多份科学实验样品。

  所用时间,不过3年。

  伟大事业·伟大精神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吹响了中国人探索浩瀚太空的号角。

  54年后的这一天,依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亮相问天阁。二度飞天的叶光富,向所有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奋斗者、攀登者致敬。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北方向4公里处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安眠着700多位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忠诚奉献、英勇献身的英雄先辈。这其中,既有共和国元帅,也有普通航天人。

  有一座墓碑很特别,碑前长出一棵小树。

  他叫王来。1965年,一次训练演练中,一名操作手在泄除液氧时意外着火。赶来营救的王来也瞬间变成火人。

  危急关头,王来凭着最后一口气,扒下同事的衣服,向着远离人员设备的方向跑去,一步、两步……留下38只焦黑的脚印。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中华民族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千千万万个“王来”前仆后继。

  2022年冬,推进剂押运员程振保在押运途中发现四氧化二氮因极寒天气泄露,不顾强酸强腐蚀的危险进入车厢处置。半个小时后,漏点堵住了,他起身时才发现防护服和不锈钢机柜冻得粘连在了一起,身体也早已失去知觉。

  这是一份怎样的事业?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说,“就是为它死了都值得”;首任司令员孙继先立下“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誓言;我国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进入地下发射控制室的“七勇士”在遗书里写道,“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

  接续光荣与使命,又一大批科研工作人员打起背包,投入这项志在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建造中国人“太空家园”的伟大工程。

  7年后的1999年11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飞入太空。此后,从无人到有人,从舱内到舱外,从单舱到多舱,再到全构型的中国空间站,载人航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斗,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有了他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底气才更足、腰杆才更硬、说话才更有分量。

  2023年7月,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新立起一面英名墙,长达180米的墙面微微向上倾斜。这样的设计,意在能让先辈们看到火箭腾飞的景象。

  2024年4月25日的这个夜晚,这片戈壁滩上喷薄而出的熊熊尾焰,如愿映照英名。

  航天大国·航天强国

  4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

  一个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人在太空的印记;一次次腾飞,见证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进足迹。

  “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前不久,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对外公布,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月面着陆器“揽月”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航天事业是勇攀科技高峰的事业,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自主创新。这一次航天发射也不例外——

  享有“神箭”美誉的长征二号F火箭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至今保持着100%的发射成功率。与长二F遥十七火箭相比,长二F遥十八火箭进行了30余项技术状态改进。

  神舟十八号飞船是组批生产的飞船。“虽然是常态化飞行阶段的一艘飞船,但在技术上我们有持续不断的优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陈同祥介绍,“比如,更新换代了能源系统,提高续航能力的同时,降低了重量。”

  发射场信息中心负责人胡永刚也谈到了发射场系统的创新。近年来,发射场开展“数智化建设”,通过布设传感系统,实时获取地面设施设备状态信息,实现了加注、发射时段的全时信息采集、全要素态势显示。

  促进航天技术更好惠及人民,一项项创新成果犹如春风春雨,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放眼望去,百花竞开,又是好春光。

  截至目前,4000余项空间应用成果进入生物、医疗等行业。通信、导航、遥感等商业航天服务领域日益广泛,相关行业快速成长。2023年我国商业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和成功率显著提升,同比增长160%;2024年全国两会,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为这份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995年出生的罗嘉宇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前担任了组长;在东风航天城长大的刘韵一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这里,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

  “中国航天很酷,不是吗?”出生于1992年的火箭工程师陈牧野说。那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记者李国利、刘艺、黄一宸、刘懿德、赵叶苹、陈凯姿)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