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31日,中国国家版本馆第二批版本捐赠入藏大会在京举行。“文瀚聚珍——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入藏精品版本展”同期开展。
图为“文瀚聚珍——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入藏精品版本展”现场。潘迪/摄
自2023年8月首批版本捐赠入藏大会以来,中国国家版本馆接收来自全国有关公藏单位和民间藏家捐赠的1.5万余册/件实物版本和131TB数字版本,包括古籍原件、精品古籍出版物和雕版、贝叶经、民国文献、各历史时期钱币及纪念币等金融版本,各类精品出版物等实物版本,以及各类文献数据库等数字版本。
图为“文瀚聚珍——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入藏精品版本展”现场。潘迪/摄
走进“文瀚聚珍——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入藏精品版本展”,各方捐赠的170余种/件精品版本正在展出。此次展览分为“公藏单位入藏的精品实物版本”“社会各界捐赠的精品实物版本”“各方捐赠的精品数字版本”三部分,包括古籍善本、书法作品、手稿手迹、邮票钱币、工艺品以及文献数据库等。
一幅独特的竹编画《清明上河图》,吸引着观众的目光。精选150多根桂竹、耗用16000根篾丝,江西临川篾编技艺传承人徐建元历时两年半,编织出了长20.13米、宽1.1米的完整幅《清明上河图》。谈及为何捐赠这幅作品,徐建元说,作为一名匠人,不仅要把自己的手艺传承好,也要通过手艺为国家做贡献。
图为竹编画《清明上河图》。潘迪/摄
展柜中,李鸿章、曾国荃写给晚清名臣丁宝桢的书札,记载着过往的历史事件。丁宝桢五世孙丁健捐赠的1000余件晚清名人书札中,包含李鸿章、曾国荃、薛福成、王闿运等写给丁宝桢的书札,以及丁宝桢写给长子丁体常的家信。这些书札是了解晚清时事、政治、风俗人情的“第一手材料”,为晚清名人书札的代表性版本。丁健表示,依照祖训捐出这些信件和家书,希望在学术研究和版本数字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图为李鸿章写给丁宝桢的书札。潘迪/摄
在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捐赠的401件金融证券版本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献信息。“此次捐赠的收藏家,体现了收藏家使个人收藏成为公共文化一部分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长刘铭威介绍,不少藏品代表着新中国证券的多个“第一”,如新中国第一张国家债券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新中国第一家投资公司北京兴业投资公司股票、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公开募股的企业成都工业展销公司股票等。
图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捐赠的金融证券。潘迪/摄
据了解,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入藏实物版本3200多万册/件、数字资源约880TB。(记者 孔繁鑫 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