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生态保护 发展生态旅游
首页> 时政频道> 观察 > 正文

加强生态保护 发展生态旅游

来源:人民日报2024-06-27 13:28

  吉林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夏天的吉林长白山,山下草木葱郁,莽莽林海生机盎然。山间道路上,游人络绎不绝,独具特色的景观,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近年来,吉林省文旅产业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

  青山叠嶂,流水潺潺。伴着鸟鸣,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穿行在林海间,对野生动植物进行监测、巡护。

  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王池管理站站长刘桂福在这片山林中已经跋涉了19年。如今的王池管理站,77名工作人员共同负责辖区内海拔在1400至2500米之间、面积近9000公顷山林的保护工作。每天,王池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都要开展巡检巡护、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

  “巡护组平均每天上山巡护的时间有8个小时左右,步行约10公里。”刘桂福说,看着长白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心里满是自豪。

  “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多年坚持的原则。据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飞介绍,当地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管控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结合林长制、河湖长制,适时组织开展护蛙、护薇(薇菜)、红松种源保护等专项行动,并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工作。

  目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森林覆盖率达87.7%,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7%,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刘桂福说,如今,保护区内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林业监测预警体系和集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应急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指挥平台,在“人防”的基础上,加强了“技防”力量,不断筑牢长白山生态屏障根基、夯实长白山绿色发展基础。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眼前是参天古木、嶙峋巨石,脚下是天然植被、潺潺溪流。“在长白山峡谷中穿行,是难忘的体验!”在长白山峡谷浮石林景区,来自广东深圳的游客张茂才难掩兴奋,“景色好,我们一家三口玩得十分尽兴。”

  生态好,文旅兴。长白山各景区的经营者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今年端午假期,游客不少。”浮石林景区负责人刘影说,为满足各地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浮石林景区推出了冰泉围炉煮茶、古风打卡拍照等多种旅游业态,很受市场欢迎。

  “此前,长白山发展生态旅游最大的难点,在于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匹配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高飞介绍,瞄准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产品业态、优化游客体验,积极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据了解,去年一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就新增了餐饮经营主体312家、A级示范餐饮服务单位45家,餐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3%;新增住宿床位1300张,其中高品质住宿床位1200张,高品质住宿床位占比提升至15%。

  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2023年底,相关微信小程序推出,有购票、餐饮、住宿、出行、购物等功能,为游客出行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如何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玩得好,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昆说,目前,当地已经形成了以国家5A级景区长白山为中心,连接百公里范围内的松江河森林公园等9个国家4A级景区以及4个度假区的大长白山旅游供给体系,还打造了云顶市集、雪绒花咖啡露营地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供给能力。

  据统计,2023年全年,长白山景区入区游客274.8万人,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9.4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释放生态红利,推动文旅融合

  “以前,这里的人们会在鞋子里塞满靰鞡草,以抵御严寒……”在长白山自然博物馆,讲解员正为前来研学的小朋友们讲解这里的传统民俗,小朋友们围在展览区前,眼睛里充满好奇。

  “我们不仅设置了动植物厅、地质厅等自然科普展厅,还在综合厅中展示长白山的历史文化,让观众加深对这里的了解。”长白山自然博物馆馆长王伟说,前来研学的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自然奥秘,还可以体验到独具特色的当地文化。今年以来,长白山自然博物馆已经接待研学学生近万人次。

  “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长白山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多机遇。”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局长耿德勇说,随着高铁开通、航线织密,联通长白山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2025年,沈白高铁将全线通车,届时,北京到长白山仅需不到4小时。面对可能增长的客流量,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将继续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满足更多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高飞表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将厚植生态底色,进一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实现更好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汪志球 门杰伟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运河文化“慢生活”

  • 500余名中美青年齐聚鼓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