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左)在自家白姜田里观察姜苗。
夏日炎炎,走进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的白姜主产区,一片片白姜田上搭起了姜棚,棚顶枯黄的芭茅草和黑色的遮阳网为白姜苗遮挡着烈日的灼烤。在这里,白姜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种植、芭茅搭棚遮阴等技艺传承至今。2023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早上七点,家住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的15岁女孩朱晴雨出现在自家的白姜田里。“随着姜苗逐渐长大,它们越来越需要阳光,我们就把遮阳网一层层撤掉。”说起白姜的种植要点,朱晴雨如数家珍。她的爷爷朱树清正在田里给姜苗培土,朱晴雨在一旁观察姜苗的叶片状态,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上几笔。笔记本里记录了白姜种植的各种知识,除了图片和文字摘录,也有不少她的想法心得。
朱晴雨六七岁时就跟着妈妈许红丽在姜田里拔杂草。看着杂草逐渐填满篮子,年幼的她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她喜欢待在姜田里,看看叶片的样子,瞧瞧上面的虫眼,然后把自己的观察写在周记里。“我和姜苗就像朋友一样,互相陪伴着长大。”朱晴雨说。从白姜的种植、收获,到腌制、包装,朱晴雨全程参与。力气小的她还不能轻松挥动锄头,就多干一些除草、刮姜、搅拌糖醋、叠包装盒等较为轻松的劳动,帮家人减轻负担。
种植白姜是朱晴雨家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有些年份收成不好,她心里也和家人一起着急,于是开始了解相关知识,希望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家人。到了初二,朱晴雨加入学校的气象兴趣小组,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回南天”现象对于白姜出芽的影响。她的学习热情高涨,不仅在田间地头测量温度湿度,还经常去市里和学校的气象站收集数据。
朱晴雨发现在“回南天”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时,将姜种下田有助于提高姜种出芽率。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发现,她和父母商量,用家中的一块姜田“做实验”。结果让她和家人欣喜:亩均姜种出芽率提升了10%。朱晴雨通过手抄报等形式向大家讲解种姜提产技术,还多次在镇上和村里的农技培训会上普及白姜科学化种植。
如今,朱晴雨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省重点中学铜陵一中。尽管对于未来的目标还不明确,她心里仍然牵挂着白姜:“我在田垄上的时候总是感觉很放松,也许等我长大了,也会回到田里,和爷爷奶奶一样把白姜守护好。”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自家白姜田里观察姜苗。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右)在自家白姜田里向爷爷学习培土技巧。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右)在自家白姜田里给姜苗培土。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自家白姜田里。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自家白姜田里给姜苗培土。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家门口欣赏爸爸种的花。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这是7月23日拍摄的朱晴雨家的白姜田一景。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龙山村,朱晴雨在采用芭茅搭棚遮阴传统方法的白姜田里劳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傅天摄
这是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拍摄的朱晴雨家周边环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自家白姜田里。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自家白姜田里拔杂草。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自家白姜田里。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自家白姜田里观察姜苗状态。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自家白姜田里观察记录姜苗状态。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展示记录着铜陵白姜相关知识的笔记本。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白姜田里展示自己制作的铜陵白姜主题手抄报。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家中阅读白姜相关书籍。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朱晴雨(右)在铜陵阿朵白姜发展有限公司灌装间了解白姜灌装流程。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朱晴雨在铜陵阿朵白姜发展有限公司了解该公司白姜产品。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左)在家中院子里和朋友姚贵娟品尝自家腌制的白姜。新华社记者 傅天摄
这是7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拍摄的朱晴雨家周边环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朱晴雨(右)和妈妈在池塘边休闲。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朱晴雨在自家池塘边玩耍。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朱晴雨(右)向妈妈请教芭茅草的特点。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7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朱晴雨(右)和妈妈聊天赏景。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