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设台账、建平台、重监管,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三资”更透明 群众更放心
“‘三资’清理不仅可以解决村庄稳不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富不富的问题。”近日,在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杨戈庄村,该街道经管审计中心负责人付海滨向记者介绍,杨戈庄村通过规范“三资”管理,不仅合同厘清了,债务还上了,而且民心稳了,风气正了,村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近年来,胶州市通过摸清集体底数、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交易体系、强化民主监督等措施,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形成了资金、资产、资源样样有人管,监督、管理、规范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有力保障了群众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摸清集体底数
完善管理制度
杨戈庄村位于胶北街道东南方向,属于典型的城边村,村庄内企业占地较多,地理位置优越。但过去一段时间,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较弱,工作推进受影响,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仅能维持村庄日常运转,村庄负债较多,干群关系紧张。
2016年,村“两委”换届后,各项工作逐步有了改善,但“三资”问题一直困扰着干部和群众。“不少地块都是本村村民在承包,但由于大伙签订合同的背景不一样,价格也存在差异,群众之间又有攀比心理,所以工作一直很难推进。”杨戈庄村党支部书记别德宏介绍,“一旦开展‘三资’清查,就要推翻很多过去已经签好的合同,涉及到村里很多企业、工厂的资金问题,要让商户和村民都接受、配合,的确很不容易。”
近两年,借着市级、街道各项“三资”清查活动的契机,杨戈庄村多次召开议事会,讨论制定了“三资”清查方案,并成立了“三资”清理工作小组。
“就先从我家的大棚开始测量吧,这是一项为村为民的好政策,我来作个表率,只要咱们的工作保障公平公正,有序推进……”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党员纪永春不仅第一个接受实地测量,第一个重新签署合同、缴纳承包费,还主动加入村里的“三资”清理工作小组,负责土地测绘工作。
为确保公正公开,杨戈庄村采取实地测量的方式,邀请企业方、测量方、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多方同时在场进行土地测量,测量结果需要得到多方认可,在公示无异议后才能生效。这种多方在场、实时参与的方式,不仅给村里省下了10余万元的土地集中测量费用,而且保障了“三资”清理工作推进的公开、公平、公正,更好地维护了企业和村民的权益。
像纪永春一样,村“两委”干部与全村54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支持“三资”清理工作。在他们的影响下,原本心存疑虑的村民逐渐转变态度,纷纷配合入户进企实地测量,捋顺合同、债权债务、企业租赁合同后续签订和改签等工作,加快“三资”清理的有序推进。
自2022年开展党建统领城乡资源共享行动以来,胶州市摸清集体资产资源闲置、被侵占、霸占、乱占、无偿使用的底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清理盘活。截至目前,累计清收各类闲置或被侵占的机动地、集体建设用地、四荒水面等10769亩,盘活15167亩,增收2832万元。摸排合同35194份,规范问题合同10344份,清收债权6418笔,金额共计6840万元。在全市开展的集体资产资源清理大起底行动中,已建立“一图一台账”的村庄有471个。
在动态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底数的同时,胶州市也不断完善相应的“三资”管理制度。
胶州市规定,在坚持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和会计核算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村里的账目,实行农村财务现金、账本、凭证“三代管”。村集体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与镇级业务部门签订协议书,将村级财务委托镇级代管,村级实行报账员制度。
乡镇(街道)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接员实行划片包村,每月按固定审接日到所包村庄现场审查接账,召开经济合作社监事会会议,村集体成员代表、报账员列席会议。审接完成后填写“审接工作记录”,由经济合作社监事会成员签字后存档。同时,撤销各村原先在银行开设的账户,由乡镇(街道)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在银行为各村开设账户,在银行留存村级和代理中心双方印鉴,实行双向监控,保证村集体资金的安全。
依托“银农直联”网络监管平台,农村集体资金实行线上申请、查询、审批、转账汇款、电子对账、动态监管,实现了全过程留痕闭环管理,切实解决村集体现金交易不易被监管而出现截留、吃回扣等现象。在实行“一村一账户”的基础上,将所有村级银行账户纳入“银农直联”网络监管平台,做到干部不经钱、会计不见钞。
优化交易体系
促进保值增收
最近,三里河街道法家茔村的海大夜市成了当地居民的热门打卡地。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汇聚在此,不仅可以品尝近百种特色美食,还能观看璀璨夺目的灯光秀和精妙绝伦的演出。
然而2023年8月以前,这里还堆满了建筑废料、生活垃圾等,一到下雨天便污水横流。短短一年时间,这里何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法家茔村位于胶州市的城乡接合部,这片占地30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原本是一个车间。前两年在建设开发的过程中被当作施工现场使用,后来逐渐演变成垃圾场。
2023年,在“三资”清查的过程中,这片荒地成为镇村干部关注的重点。于是,镇村干部多次组织召开协商议事会,广泛征集干部和群众的意见。“隔壁刘家村的夜市搞得挺红火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搞?”“对啊,占着周边学校人流量大的优势,我们得好好利用啊。”……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法家茔村“两委”决定借助企业力量发展夜市。在各方的支持下,法家茔村前后花费20多万元,将该地块平整硬化,并将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好。
三里河街道办事处经管审计中心负责人常慎杰得知消息后,迅速将情况汇报给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并协助村“两委”将招标信息发布在胶州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
“在招标过程中,我们的招标受到了几家企业的竞价角逐,价高者得。最终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中土地租金是一年26万元,超过了我们最初的预期。”法家茔村党支部书记李宝仁介绍,“从申请报名到与企业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前后也就半个多月时间。”
“村里的这笔交易做得好,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小吃摊位经营、卫生清洁等岗位,更提升了村里的人气。”53岁的海大夜市清洁团队负责人杨永秀说,除了退休工资,她现在每月能增加3000元的收入。
2014年,胶州市建成山东省首家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多年来,该市积极探索市、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在市级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镇街设分中心,在811个村庄设信息点。同时,胶州市不断创新交易品种及服务方式,规范交易程序,完善市场监管,促进农村产权公开、公平、有序进行。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和农村资源要素活力释放,2023年,胶州市又对农村产权交易系统进行了升级。目前,全部交易项目采取网络竞价模式,通过公开、透明、规范的形式在产权交易平台上公开竞价、网上报名、阳光交易,为农村集体资产增收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胶州市农业农村局产权交易科负责人张明介绍,自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行以来至2024年7月底,全市平台流转交易共计8337宗。其中,各类土地流转交易5016宗,流转土地面积约85694亩;林权交易227宗,实物资产交易3094宗。这些交易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1.56亿元,部分交易项目溢价高达4~5倍。
强化民主监督
全程公开透明
李哥庄镇位于胶州市东北部,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制帽之乡”,在这个12万人口的小镇,30%的人从事着与制帽相关的行业,全球1/3的棒球帽出自这里。2023年,李哥庄镇整合原有的制帽、假发、首饰“旧三美”产业基础,正式提出打造以医美、美妆、美饰“新三美”产业为核心、多种产业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李哥庄镇的城镇化进程亦在持续加速与深化。
龙屯社区是由李哥庄镇原来的11个村合并回迁的社区,共有回迁户4191户1.2万余人。由于“三资”情况复杂、涉及产业项目众多,如何做到全程公开透明,是龙屯社区“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龙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和三楼,保留着原来11个村“两委”办公室。在每个办公室门口的墙壁上,都张贴着该村集体当月的收支明细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村集体当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包括各种项目收入、补助支付等情况。明细表上不仅有镇级经管审计中心、村级经济合作社和监事会的盖章,还有镇级审接员、村级负责人和报账员的签字。
记者看到,在明细表的右上角还有一个二维码和财务公开监督电话,用手机扫码可以进入胶州市“数字农经”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内容涵盖农村“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可与涉农金融、农村产权交易等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李哥庄镇经管部门负责人姜松表示:“‘数字农经’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有效减轻村级报账员的负担,实现审批过程一键追溯、资金走向全程留痕,有效预防了‘坐收坐支’‘白条顶库’现象的发生。”
“村集体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这是大家伙儿最关心的事情,通过‘数字农经’信息化管理平台,每一笔收支都清清楚楚,人人都能看得见。”龙屯社区大屯一村村民况成江告诉记者。
近年来,胶州市各村经济合作社全部成立监事会,全程参与、审核并监督村级重大事项决议,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民主监督。为确保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村不仅利用公开栏、触摸屏公开“三务”,还通过村民议事会、民主听证会、“民主活动日”等开展面对面公开,并充分利用“数字农经”信息化管理平台、“胶州三农”微信公众号、微信二维码、村庄微信群等各类渠道,将记账原始凭证等逐笔逐项深度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只要输入本人身份证号码,即可实现本村财务公开线上查询。(记者 刘杰 郝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