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宝鸡市,考察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
新华社记者的镜头定格了这样的瞬间:总书记在一件国宝级青铜器——何尊前驻足凝视,细致察看。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何尊1963年在宝鸡出土,制造于西周早期,内底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
器以述史,物以载道。
3000多年前的一字一画,穿越历史时空,成为这片土地的共同名字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自信之源。
何以中国?念兹在兹。
2020年,在陕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
2023年5月,总书记在古都西安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赠送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就有“何尊”纪念品。
2023年6月,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之前,总书记来到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的标注,更是一个绵延不断、辉光日新的文化生命体。
正如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深刻指出的:“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宝鸡,是周文化发祥地,这里的周原,是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和文脉的重要原点。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今日之中国,正沿着宏阔深远的来路,奔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前程。
策划:沈虹冰、张晓松、鞠鹏
主笔:朱基钗、张研
视觉:张爱芳、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陕西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