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央视网消息: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以“空中拼刺刀”的精神,在实战中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战绩。10月25日的《空军红色地标巡礼》,让我们走进辽宁丹东浪头机场,回顾烽火硝烟的战斗故事,感受新时代空军官兵的亮剑精神。
位于辽宁丹东的浪头机场是一座军民两用机场。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沿着跑道降落到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可很少有人知道,从1950年的12月21日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将士们也是从这条跑道上加速起飞,奔向抗美援朝的战场。如今,我们在这条跑道上已经很难找到当年将士们留下的痕迹。但是在机场一侧的丘陵上,一处地下指挥所旧址依旧为今天的人们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沿着斑驳的阶梯,68岁的施平回到了他的父亲——空战英雄施光礼战斗过的地方。1951年9月,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美军出动大批轰炸机,企图切断志愿军地面补给线。施光礼驾驶战机,奉命起飞,并一举击落四架敌机。
当时,志愿军空军面对的不仅是装备和规模上的巨大差异。这些平均飞行时长还不到100小时的年轻人,要与飞行时长上千小时的王牌飞行员展开生死搏斗。凭借舍生忘死的精神,他们创造了人民空军第一次击落敌机、第一次大机群作战、第一次夜间击落敌机等“十个第一”的壮举。
硝烟散尽,驻守在鸭绿江畔的一代代空军官兵依旧传承着“空中拼刺刀”的精神。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洪亚尘称:“我们年轻飞行员也一定会传承好志愿军空军前辈“空中拼刺刀”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来守护好这片祖国的蓝天。”
新飞行员拼的是激情和胆魄,而对于老飞行员来说,拼的是经验和战术。今年是飞行员范峰与战机相伴的第20个年头,在他看来,练强本领才能守护祖国空天。
针对任务空域的复杂情况,范峰带领战友展开了集智攻关,并通过了多项重大任务和实战演训的考验。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范峰称:“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我们空军来说,不光是对我们部队,对整个空军来说,我觉得是一个标志。我们每次起来以后,看我们丹东的白山黑水、美丽的城市、美丽的乡村,其实都是我们的肩膀上的担子,我“站岗”就是为这些东西,让它们永远地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