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春走基层·走笔|回延安,向未来!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新春走基层·走笔|回延安,向未来!

来源:新华社2025-01-22 15:35

  革命圣地延安,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宝塔山。延河之畔,拎着大包小包年货的老乡眉眼间笑意满满。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每年,记者到访延安十多次,早已和许多采访对象处成了老朋友。今年春节前夕,记者再到延安发现,“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业越来越“不一般”,“生态储蓄”卖上了钱,完善的产业链激发老乡们拓宽致富思路……

  回延安,总有新发现!

新春走基层·走笔|回延安,向未来!

  市民在延安市宝塔区一处市场选购饰品。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回延安,看发展

  见到45岁的李东东时,这个陕北后生正在安塞区高桥镇高桥村的一家现代化养鸡场忙碌。

  “怎么不打腰鼓了?”我们有些好奇。

  七年前初见,李东东挎着红色的腰鼓、系着白羊肚手巾,脸庞晒得黝黑,打起腰鼓劲头十足。靠着这门手艺,他“打”走了贫困,迎来了新生。

  “这几年,儿子一直生病,打腰鼓要外出表演,顾不上家。后来我就在村里的养鸡场找到工作,每月收入七八千元,不用外出奔波,心里更踏实。”李东东说。

  “现在村里产业挺多,只要能干,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告别时,李东东向我们久久挥手。

  为乡村植入更多致富产业,让老乡拥有更多就业选择,老乡们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底气。

  筹谋产业发展,是延安推进乡村振兴的法宝。行走在延安的山峁沟梁,红红火火的文旅产业,让不少老乡有了新营生;“一键操控”的温室大棚更是让老乡们挺直了腰杆。

  宝塔区刘兴庄村,36岁的刘浪浪正在智能化温室大棚里采收有机西红柿。“坐在家里,只需轻点手机,就能操控卷帘和水肥,方便又省心。”刘浪浪边演示边说,“而且,我搞的蚯蚓肥实验效果好得很,农产品获得了有机认证。下一步的目标是大力推广,让村里人也受益。”

新春走基层·走笔|回延安,向未来!

  在延安市宝塔区刘兴庄村,刘浪浪驾驶农机在大棚内运送物资。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2024年前三季度,延安市一产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和7.7%,排名陕西省第一和第二位。

  回延安,为惦念

  见到“树痴”张莲莲时,73岁的她感冒刚好,但精神头一点儿不减,浓浓的乡音铿锵有力。

  2018年,我们记录下“用坏了一百多把锄头,穿坏了三百多双鞋”的张莲莲,立志“要把苍凉荒山变成葱茏林海”的感人故事。

  七年后,她依然三句话不离种树。“这几年身体不好,我种得少了,把锄头交给了儿子儿媳,他们比我种得好。”张莲莲说,“栽树的事,不能停、停不下!”

  顺着山路,驱车而上,夕阳下的山林闪着一层层金光。张莲莲的儿媳李红卫领着我们来到林中的农家小院,院墙外的“家训”格外引人瞩目:植树造林一定会过上好光景!

  “光景确实越来越好,我们一边种树,一边搞林下养殖,6000多只散养的‘跑山鸡’过年可不够卖!”李红卫带我们边走边聊。

  绿树无言,青山为证。一棵接着一棵,一代接着一代,延安越来越绿、越来越美。

  统计显示,延安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1077万亩,建成各类淤地坝超1.16万座,全市多年平均入黄泥沙量由原来的每年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

  延安的“生态储蓄”还卖上了钱!2024年,宝塔区薛张小流域完成陕西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成功转让15.1万吨碳汇减排量,交易金额达543.6万元。

  回延安,畅梦想

  热热的炕头上,暖暖的炉火旁,话话越拉越亲,梦想越聊越有劲。

  苹果是延安的农业主导产业。这些年,随着延安苹果的品种选育加快推动,189条苹果智能选果线和170.1万吨果品冷气库的陆续建成,延安苹果的产业链条日益完善、销售持续走俏。这也激发出不少果农的新思路。

  安塞区南沟村,69岁的赵永东狠下决心,要把自家20亩老果树连根挖掉、换成新品种,“婆姨开始不同意,说一把年纪了还折腾啥。我拽着她外出考察了一回,看到效益不错,终于松了口,过完年我就开干”。

  洛川县南贺苏村,38岁的张师刚一边埋头钻研种苹果技术,一边搞起了直播授课,“苹果收成好,咱信心更足了,我得把果树修剪技术教给更多人”。

  说不完的梦想,讲不完的奋斗,这是乡村拔节生长的动力,也凝结着革命老区的精气神。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动力,激励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延安已开展吴起、南泥湾等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黄龙县三岔镇、宝塔区甘谷驿镇等10个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果树认养”等新型农业产业模式蓬勃发展,正在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

  离开时,纷纷扬扬的大雪洒向厚重的黄土高原。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延安南泥湾一处广场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红色大字更为遒劲醒目。

  延安,延安!

新春走基层·走笔|回延安,向未来!

  记者:陈钢、张斌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重庆巴南:非遗展演迎新春

  • 宁夏贺兰:乡村大集年味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