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月23日,光明日报推出专题报道《线上线下联动,一键直达民生——重庆构建“双网格”联动机制高效服务群众》。具体做法是,基层干部与辖区群众不仅要“加好友”,更要成为真正的好友,多问需于民,多问计于民。不管在朋友圈还是在微信群,随时随地都能跟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聊到一个话题上”。
截止2024年底,依托全市6.5万个基层线下网格,重庆已构建起覆盖城乡常住人口一半以上的7.5万个线上网格,通过“一格一群”“一格多群”促进线上线下的信息融通、资源融汇和业务融合,“双网格”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基层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精准感知民意,增强群众参与感的新形式。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体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基层党组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如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公安、司法、城管等职能部门),居(村)委会,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公益组织等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个体工商户、企业等市场主体,基层群众和新就业群体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已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表达渠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群众路线,不是说要丢掉传统的面对面沟通、点对点线下交流,而是说要跟上群众参与基层事务、反映具体诉求、监督治理方式的新变化,“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重庆市积极探索构建“双网格”联动机制,即通过整合线上数字功能与线下网格服务,推动基层治理的高效化、精准化和人性化,正是基于上述大变革的技术背景与时代需求。
重庆“双网格”联动机制的核心在于将线上与线下治理相结合。一方面,线下网格化治理通过网格员的日常走访、信息收集和问题上报,能够精准掌握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线上网格借助网络平台和社交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居民随时反映诉求,网格员也能及时回应和反馈,解决了传统网格化治理中信息传递不及时、资源调配不灵活等问题。
这种线上线下协同治理的模式,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还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能同频共振,摆脱了过去居高临下、各说各话的尴尬局面。
在实践中,“双网格”机制已开始展现出显著优势。例如,重庆市大渡口区通过社区网格群快速响应居民诉求,将一个不起眼的桥下空间改造成了“最美桥下空间”。在丰都县,网格员通过线上网格群收集信息,一周内帮助果农销售了15万公斤水果。在2024年夏天洪峰过境期间,重庆通过线上“圈群预警”和线下“敲门喊话”,及时转移了受威胁的群众,避免了重大损失。这些实践证明,“双网格”机制能够快速感知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群众满意度。
此外,“双网格”机制还打破了部门壁垒,实现了多方力量的有效协同。线上网格能够有效减少管理盲区,快速整合多部门资源,处理社会治理中的复杂问题,而线下网格则通过网格员的日常服务,确保治理措施落地生根。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还让基层治理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的和谐发展局面。
在基层社会治理这个复杂系统中,基层群众是社会治理的最终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通过参与社区事务、反映诉求、监督治理过程等方式,群众能够为基层治理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治理的动力。重庆探索构建的“双网格”机制中,群众通过线上网格群反映问题,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推动者。
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信息反馈等方式,也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重庆市巴南区将新就业群体融入“双网格”,由2000多名外卖员和快递小哥组成了能及时敏锐感知防范风险隐患的“先锋骑士”和“流动哨点”,成功解救处于危险状态的小孩。
了解人民的愿望,把群众的声音作为政府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营养品。重庆市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人民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跟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多加群众好友,多多问需问计于民,也成为2025年重庆市“两会”前后部分区县主要领导的高频词、硬要求。比如,在1月16日长寿区十九届人大七次会议闭幕式上,区委书记江夏要求全区领导干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交群众朋友、多加群众好友,自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
“双网格”机制是重庆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重庆“双网格”让基层社会治理更高效更有温度的做法表明,创新实践网上群众路线,“老百姓都在我的朋友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围绕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开展工作,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问题的即时响应,回应群众诉求更快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更及时,基层社会治理才会更有动力、更具活力,最终以服务质效的持续提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