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疆和田昆玉市的和泰新区,生活着8个不同的民族,近3000人,是一个典型的互嵌式社区。2016年,两个原本自然条件很差的村整体搬迁到这里,共同组成了这个新社区。近十年来,多民族群众比邻而居,他们相处得怎么样?一起来看↓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昆玉市的和泰新区,是当地最大的一个社区。这里的527户、2948位居民,分别来自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土家族、藏族等8个不同的民族。
大多数居民干的还是种地、养羊的老本行,但这里的羊,可不是一般的羊。
在还没搬到新区时,艾力就是靠种地和养殖为生。现在这种能产多胎、成活率又高的羊,是他的新邻居贾兴兵培育出来的“改良羊”。
贾兴兵之所以和大伙成为邻居,是2022年,和泰新区为了发展养殖产业,特地把他从宁夏招商过来的。事是好事,可贾兴兵和社区刚开始推广时,邻居们都不大认可。
和泰新区居民艾力·艾麦尔:刚开始的时候不敢买,改良羊怎么样?有没有赔钱的可能?有没有利润?有没有风险?我们都不知道。
为了消除大家的担心,贾兴兵和社区联合举办了十多期培训,进行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的推广。但这并不能打消大家的顾虑,于是,社区想到了一个法子:买一批改良羊,免费给大家繁育。
和泰新区干部艾合麦提江·吾吉外力:三年期间生产出的小羊归农户自己,三年时间到期以后,归还当时同等价格或是同等重量的、同等年龄的母羊给社区,第二批再筛选一批有困难的家庭进行帮扶。
艾力家就是第一批获得十只改良羊的居民,在贾兴兵和社区的帮助下,这些羊已经产下了五十多只小羊羔,长到三四个月大,一只就能卖一千多块钱。
艾力介绍,以前他居住的村子常年被风沙包围,人均不到一亩地,不少人家还住着草坝房。他家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民们大都和他一样,靠着最基本的养殖方法维持生计;当时大家住得分散,村两委也很难开展工作。而现在,大家搬到了一块,社区里定期组织交流培训等活动,给大家提供了不少相互学习借鉴、合作发展产业的空间,艾力还交了很多朋友。
在社区的大力推广下,村民们都看到了“改良羊”带来的效益。现在,村里56户都开始养起了新品种。
羊,是这里居民们增收的好帮手,但围绕着“羊”,也难免发生一些小摩擦。
两名维吾尔族的居民因为羊产生了纠纷,社区调解员们闻讯赶来劝架。原来,社区居民凯尤木半个月前,花五千块钱租了一块收割完的玉米地,专门用来放羊;没想到,被邻居阿卜杜麦麦提家偷跑出来的200多只羊吃了整整五六个小时。
凯尤木索赔5000块钱,可阿卜杜麦麦提只愿意赔500块钱。双方僵持不下,调解员只能一对一做工作。
来来回回两个多小时,两人终于达成一致:因为地里已经没剩下多少优质玉米粒,就由阿卜杜麦麦提以1500元的价格接手这块地,一直到春耕,这笔钱里也包含对凯尤木的补偿。
社区人民调解员 雍超群:邻里关系,一般情况下都是小矛盾,所以我们尽量把矛盾化解。
春节期间,社区里的喜事儿多了起来:阿布拉江家娶了媳妇,依明家买了新拖拉机;托合提买买提拉着邻居徐瑾一起,筹备着社区的农机合作社;艾力和居曼瓦特参加社区村晚,也忙得不亦乐乎,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