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春伊始,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已经开始忙活起来了。20多米高的煅烧炉熊熊燃烧,一个重达700吨级的核电装备出炉了,一起去现场感受一下这个国之重器↓
总台央视记者古峻岭:这里是重大装备的锻造车间,此刻虽然窗外是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刺骨寒风,但是车间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我身后,全球最大的量产钢锭锻件正缓缓出炉,它的温度达到1200多摄氏度,隔着二三十米我都能感受到它滚滚的热浪。它主要是用于制造核电机组最关键的部件转子,这也是他们今年第一个出炉的核电转子锻件。
这个庞然大物相当于170头大象的重量,它的制造难点在于整体锻造。它所需要的钢锭最大、毛坯重量最大、截面尺寸最大,核心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就好比10平方米的房间,不允许存在小米粒那么大的缺陷。仅锻造前的加热环节就需要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上3天,出炉后还要经受15000吨级的巨型锻压机像揉面一样反复锻压,确保内外材料的致密性等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中国一重铸锻钢事业部铸造工艺室主任王利忠:它的大不仅体现在重量和形状上的大,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内部质量上。就像我们揉面团,从里到外揉成均匀一致的材料的话,是比较困难的。现在中国一重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
如此巨型的核电装备,目前世界上只有两家企业能够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也迎来了市场的认可。
通过管理提升和工艺优化,产品锻造周期从原来45天缩短到30天左右,效率提升30%,成本也大幅降低。
重大工程建设忙
为社会发展注动能
新年伊始,各地重大工程、大项目持续刷新“进度条”,掀起投产、上产潮,按下发展“启动键”。从数字基建到民生工程,从交通枢纽到能源基地,一批批重大项目按下“快进键”。
2025年北京将集中推进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以重大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总投资约1.4万亿元。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2025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清单显示,重大工程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86项,计划投资2400亿元,涵盖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
在河北廊坊,国家重点工程廊坊润泽人工智能应用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加紧进行内部装修及园区道路施工,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建筑主体结构已提前半年完成封顶,今年二季度将正式投运,建成后可聚集10万卡以上的先进智算中心。
重大工程的“进度条”背后,是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的双向奔赴。
在渤海,不久前投产的液化天然气码头,迎来了农历新年“首船”,为近日来临的寒潮增加了天然气保供的“底气”。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发布2025年重大工程项目相关投资清单,据统计,总项目数超1.3万个,总投资额合计超38万亿元。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落地和建成,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线建设者们的新年愿望
眼下,全国各地的建设工地正逐渐恢复往日的繁忙景象,建设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中。
见证各地在新征程上迈出的坚实步伐,聆听新时代建设的奋进足音。让我们听听来自各地工程项目一线建设者们的新年愿望↓
总监制丨申勇 张勤监制丨王琰 岳群 刘若欠制片人丨朱江 王世玉 年加记者丨古峻岭 张伟 李天雷 于文波编辑丨雨棣张博协作丨黑龙江台 齐齐哈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