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午时推瓦村
伦珠曲珍和她的儿子在家中看电视。
伦珠曲珍在“暖心房”整理被子。
冬日的推瓦村(航拍画面)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有一个与不丹接壤的村子——推瓦村。这里海拔高达5070米,长期以来,村民们饱受高海拔、缺氧、昼夜温差大等问题的困扰。然而,自2024年起,“高原暖心房”项目的落地实施,为38户村民带来了恒温恒氧的舒适生活,村民仅需出资3000元。这一利民工程让推瓦村旧貌换新颜,村民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幸福感满满。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推瓦村,感受这份温暖与美好。
高海拔上的独特村落
浪卡子县打隆镇推瓦村,南部与不丹接壤,边界线长达25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纯牧业行政村之一。全村共有40户人家,153位村民在此生活。2月6日,记者踏入推瓦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的普姆拥措湖,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与错落有致的雪山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沿着平坦的柏油马路前行,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的路灯和一排排以温馨黄色为主色调的边境小康房格外引人注目。漫步在临近冰湖的村路上,悠然惬意之感油然而生,雪山、湖泊、村落与村民们和谐相融,共同绘就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
“我们村海拔太高,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这两个问题一直制约着村集体的发展,还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推瓦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廖旭东介绍道。
开启幸福生活的钥匙
不过,从2024年开始,一项利民工程——“高原暖心房”暨恒温恒氧恒湿建设项目在推瓦村启动。廖旭东详细介绍说,“高原暖心房”项目自2024年起,由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援藏省市企业的帮扶,采用农户+村集体+政府投融资的模式进行试点实施。一间造价5万余元的“高原暖心房”,村民仅需出资3000元就能拥有。“目前,我们村38户村民家中都实现了室内恒温恒氧。”说完,他带着记者前往一户村民家中采访。
当日,天空晴朗,在广袤无垠、无树木遮挡的旷野上,稍起一阵疾风,便会扬起一层薄薄的黄沙。从村委会出发,沿着冰湖畔的水泥小路前行,很快就来到了村民伦珠曲珍的家。一进屋,厚实的木门便将凛冽的寒风挡在了门外。“快请进,这几天风沙有点大,普莫雍措都没以前蓝了。”伦珠曲珍一边关门一边热情地笑着说道。
伦珠曲珍今年40岁,是这家的二女儿,15年前嫁到外村,每年都会回来看望父母。由于同行的人员出现高反症状,伦珠曲珍便主动邀请记者到他们家的“高原暖心房”里休息调整。“高原暖心房”设置在她家客厅的里侧,屋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墙壁上的恒温装置让屋子始终保持在宜人的20摄氏度左右。“我们打造的‘高原暖心房’恒温效果特别好,最高温度能达到30多摄氏度。而且因为使用的材质特殊,就算不开恒温装置,几个人待在屋里也不会觉得冷。看看这些家具,都是村里爱心小屋提供的。”廖旭东介绍道。
正如廖旭东所说,“高原暖心房”里的陈设崭新。崭新的西式衣柜旁,摆放着一张柔软的欧式大床,床头安装着电子供氧板,输氧管从屋子上方延伸到客厅。这时,记者发现伦珠曲珍家客厅中也有一个插管式供氧板,伦珠曲珍说她的父亲和弟弟经常坐在那里,一边吸氧一边看电视。
记者还注意到,这间供氧小屋的墙身格外厚实。经询问得知,“高原暖心房”墙体采用太空保温板,搭配双层真空保温玻璃窗,地板下还铺设着远红外发热圈。“这里面可暖和了,还有充足的氧气,每天进来躺上几个钟头,浑身都舒服极了。”伦珠曲珍笑着说。
未来的美好展望
虽然廖旭东在推瓦村工作只有1年时间,但他时刻关注着村民的健康状况。他告诉记者:“在高海拔地区生活,村民们很容易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一年前,我看到一些年迈的村民嘴唇发紫,当时就想着,如果村里能实现每家每户供氧,他们肯定会舒服很多。”
幸运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到2025年,推瓦村家家户户都有了“高原暖心房”,村民们彻底告别了缺氧的困扰。
“我特别认同‘旁观者清’这句话,因为我每次回来,都能看到村里的新变化。”伦珠曲珍回忆起这15年来村里的变化,感慨万千,“村里建了新房、修了马路、安了路灯……现在,看到父亲和弟弟能安逸地吸氧、休息,我心里特别踏实。”
采访结束后,记者与伦珠曲珍一同走出家门。初春的阳光洒在普莫雍措厚实的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湖畔的村中小路上,村民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朝着第二届普莫雍措“蓝冰之约”的开幕现场走去,准备观看演出。“在家能吸氧,出门就能看演出,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伦珠曲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伦珠曲珍幸福的模样,记者的思绪不禁飘远。此前,在采访浪卡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久美曲桑时,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浪卡子县的普玛江塘乡就已经实现了6个行政村集中吸氧室全覆盖。距离推瓦村42公里的普玛江塘乡萨藏村,更是在2023年8月率先试点“高原暖心房”,并实现了常住居民家庭供氧全覆盖,村民们对供氧的满意度极高。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24年,在国家工信部定点帮扶和安徽省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浪卡子县实现了海拔5000米以上村(居)的常住居民家庭供氧全覆盖。
打隆镇推瓦村的“高原暖心房”有着独特之处,它是目前浪卡子县海拔5000米以上村(居)中,唯一一个实现恒温供氧的村子,其他村子仅做到了供氧。“接下来,县委、县政府会密切关注民众的反馈,争取让恒温设施覆盖到浪卡子县海拔5000米以上的所有村落,让所有边境村民都能过上温暖、有氧的生活。”久美曲桑说道。
思绪回到当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西藏海拔5000米以上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像推瓦村一样,恒温与供氧成为生活的日常。那时的农牧民们,也会像伦珠曲珍一样,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发展变迁。在这片高寒之地,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和炽热的心,编织着温暖美好的未来。相信终有一天,幸福生活将在这片高原上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文/记者 德吉央宗 旦增玉珍 图/记者 贡曲罗杰 桑旦欧珠 阿旺尼玛)
【编者说】
推瓦村的“高原暖心房”项目,是一场高海拔村落生活变革的生动实践。它不仅解决了村民长期面临的缺氧和寒冷难题,更传递出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政府、援藏力量和村集体携手合作,让“小投入大幸福”成为现实,这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
这一项目的成功,为其他高海拔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彰显了在改善民生道路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推瓦村这样的故事,在广袤的高原上续写温暖篇章,让每一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