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要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青年科技人才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要充分激发其活力与创造力,需牢牢抓住“培养”“扶持”“激励”三个关键环节,全方位为其成长与发展赋能,让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道路上“出彩”“出新”“出圈”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磅礴科技力量。
精准“培养”,让青年科技人才“出彩”。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背景不同,知识储备与研究方向各异,需求也不尽相同。培养时切忌“一刀切”,应深入调研,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依据不同学科特点、领域需求以及个人所处的发展阶段,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在知识传授上,既要夯实基础理论,让他们拥有扎实的根基,又要及时引入前沿技术知识,使他们时刻紧跟时代步伐,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在实践锻炼中,积极为他们提供参与重大科研项目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其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凭借精准培养,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在擅长领域大显身手,大放异彩,成长为行业翘楚。
全力“扶持”,让青年科技人才“出新”。良好科研环境是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的土壤。一方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论资排辈,摒弃唯学历、论文、奖项的评价标准,为青年科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赋予更大科研自主权,减少行政干预,让他们自由探索、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加大科研资源投入,建设先进科研基础设施,保障科研经费充足,打造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科研探索中的失败,消除后顾之忧,激发创新热情与冒险精神,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勇于突破常规思维束缚,积极探索新理论、研发新技术、创造新方法,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推陈出新。
多元“激励”,让青年科技人才“出圈”。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物质激励上,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成果突出者给予丰厚物质奖励,提升待遇、改善生活,让其安心科研。精神激励方面,定期评选表彰优秀青年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广泛宣传他们的科研成果与先进事迹,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职业发展激励上,搭建晋升平台,提供更多机会,让青年看到成长空间与发展前景。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青年,给予破格晋升、优先推荐等特殊激励,让他们迅速在科技界崭露头角,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科技创新,实现青年科技人才“出圈”发展。(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