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任。然而,初入农村,部分年轻干部难免会面临各种挑战,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广大年轻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克服困难,尽快适应农村环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成就一番事业,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献智出力。
克服“思想水土不服”,扎根乡村筑牢“信念之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扎根乡村的“根”与“源”。初到农村,面对复杂的基层环境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如果思想上没有充分准备,很容易产生动摇和退缩的念头。年轻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投身农村建设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决心。在日常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挫折,都要始终坚守初心,将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根乡村,让理想信念在乡村大地开花结果。
克服“能力水土不服”,提升本领锻造“担当之躯”。乡村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对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分年轻干部从校园直接步入基层,缺乏实践经验,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年轻干部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一方面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通过读书、培训掌握农村工作所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实践锻炼,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任务,在处理纠纷、推动产业、开展群众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虚心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请教,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以过硬的本领担当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克服“作风水土不服”,贴近群众厚植“为民之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农村工作本质是服务群众,年轻干部唯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赢得信任支持。然而,部分年轻干部工作浮躁、作风不实,不愿深入群众,导致工作难以推进。年轻干部应树立正确政绩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进群众家中与田间地头,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精准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多办实事、好事。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以务实作风、真诚态度对待群众,用实际行动换取群众认可,让为民服务情怀深植乡村大地。(周杨)